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3  4  
PDF 版
32.84亿建生态水系
今年全省1.91万户 “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郑州4家工业园区上榜
我市首个群众工作站成立
为民办事 件件超额完成目标
这样的公安队伍群众爱戴
政府信息可依申请公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提交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审议
32.84亿建生态水系
未来郑州:河湖水景辉映 森林水域交融 碧水蓝天与绿色城市融合 人水和谐共生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3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潘燕 实习生 赵阳)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一座河湖水景辉映、森林水域交融、碧水蓝天与绿色城市融合、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昨日,历时一年多、历经数十次修改的《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正式提交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按照“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的总体思路,规划建设实施后,全市水面面积将由现在的11.4平方公里增加到33.5平方公里。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命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昨日上午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副市长王林贺汇报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的有关情况。《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承担我市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由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原则通过。

  “这次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将形成决议,用法律的形式把生态水系建设规划明确下来。”王林贺表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水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当中。

  规划区域1010平方公里

  生态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广泛征求领导、专家及社会各方面意见后,确定了本次规划的基本理念是:“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

  按照“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的思路,《规划》的目标是: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标准及城市防灾体系建设,增强防御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确保供水安全;沟通规划区内河湖水系,加强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融城市水系、绿化建设为一体,最终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

  本次规划区域面积1010平方公里。把10条河流、12座水库、3个湖泊(西流湖、祭城调蓄池——龙湖、圃田调蓄池——龙子湖)作为工程实施的重点。《规划》实施后,全市水面面积将由现在的11.4平方公里增加到33.5平方公里,人均水面由现在的3.9平方米增加到6.8平方米。

  按照规划匡算的郑州生态水系工程实施后增加的水体、湿地面积,每年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8300万元~11000万元。

  列出建设时间表

  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前,重点完成花园口引黄供水灌溉补源工程,须水河、潮河治理工程及东风渠生态治理改造工程,实现中心城区“两河一渠”(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

  2010年前,水系建设重点是围绕南运河开挖,建设邙山提灌站向南部四河补水工程,完成陆浑水库西水东引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十七里河、十八里河、贾鲁支河、贾鲁河、索须河干流、七里河下游段以及金水河上游(航海路以上)、潮河下游段等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初步实现河网水系沟通。

  到2020年前,将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地下水得到有效保护,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升,融城市水系、绿化建设为一体,形成健康安全的“六纵六横三湖”河网体系,打造一流的河湖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突出水景再造,展现亲水魅力,构造最适宜人居的黄金岸线,把郑州建设成为河湖水景辉映,森林水域交融,碧水蓝天与绿色城市融合,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建设投资32.84亿

  整个生态水系建设总投资将达到32.84亿元,其中近期21.5亿元,中期6.81亿元,远期4.52亿元。

  王林贺说,水系建设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的同时,市政府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转、企业开发的水利运行机制,“2008年市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亿元,银行贷款不低于10亿元”。

  相关链接:

  城市中心区水景观规划

  金水河:加入以名人雕塑为主题的景观文化元素,另以碑刻形式加以注释,表现郑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历代名人。

  熊儿河:把象征郑州历史文化融入水文化中,使滨河两岸展现商城城池遗址遗风。

  东风渠:打造为郑州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商业体系,其中包括汉风情商业步行街、酒吧一条街。建造风情茶馆、仿汉名楼、汉韵酒肆、仿古商铺等。

  七里河:建造史前文化墙与艺术浮雕,展现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汉字文化和姓氏文化等。包括中原名人廊、雕塑群、民间传说坊与故事碑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