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
集 萃
道德的起源
妙语得升迁
大师和丈夫
普京都读些什么书
忽然洞开的窗子
“两面派”原是“两面牌”
小泽征尔的坚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两面派”原是“两面牌”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4  来源: 郑州日报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率领的义军,在河南一带与元朝的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形成了“拉锯战”。当时,不论哪一方来了,老百姓都要在门上贴出各种标语表示欢迎,否则,被视为不敬,就会有麻烦。

  老百姓吃饭都困难,哪有钱整天买纸张啊,再说也不会写字。好不容易弄来了纸张,请人写好了,贴出去不多时间,另一方又来了,又得赶快撕去重写。如此频繁的变动,老百姓穷于应付,弄得苦不堪言。后来有人灵机一动,想出个巧妙的办法来应付这频繁变动的不稳定局面——用一块薄薄的木板,请人在木板的两面都写上欢迎的标语,做成“两面牌”:一面写上“欢迎元军保境安民”,另一面写上“拥护义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哪一方来了就挂出欢迎哪一方的标语,一旦有变动,只要将木板翻个身就万事大吉了,既方便,又省钱。人们感到这办法很好,于是纷纷仿效。

  一次,朱元璋手下有个叫常遇春的大将,带领大批人马进驻怀庆府。进城后见到每家每户门上都挂着“欢迎义军”的木牌,心中非常得意。不料有户人家有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在门口玩木牌,无意中将木牌翻了个身,露出了“欢迎元军”的标语,正好被骑在马上的常遇春看见。他大吃一惊,急忙下马走到这家门前,取下木牌细看,发现原来这块木牌的两面分别写着不同的欢迎标语,是块“两面牌”。再挨家挨户查看,大多是这样。他气得怒火直冒,恨得咬牙切齿,说:“好哇,你们这些刁民,老子出生入死驱赶鞑虏,你们却阳奉阴违,脚踏两只船,做‘两面牌’来糊弄老子,欺骗老子,这还了得?!”他不由得恼羞成怒,于是,立刻下令将凡是挂“两面牌”的人家都满门抄斩。顿时城内哭声震天,血流成河。这场大屠杀,使怀庆府内人口一下子减少了十之七八,以致不得不从别处移民至此。

  从此,人们对见风使舵、阳奉阴违、脚踩两只船的人称作“两面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面牌”渐渐演变成了“两面派”,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摘自《幽默与讽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