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陕西文化产业享受税收优惠
给民间艺术多些关注
本山老父入葬 好友前往悼念
许嘉凌:走出歌手第一步
云冈石窟冬季旅游不打烊
陈犀禾:票房不是硬道理
我省成立网络文化协会
一元钱课时费传承地方戏曲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陈犀禾:票房不是硬道理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4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陈 靖 图

  昨日下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博导陈犀禾教授走上黄河科技学院“黄河讲坛”,通过讲座《当代中国新生代电影的创作》解读当下华语电影的创作态势及发展前景。记者采访了这位中国第一代电影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影视艺术学博士。

  不以票房论英雄

  从好莱坞大片到中国人自己打造的“大片”,如《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和新鲜出炉的《投名状》等,除了花费巨资打造大场面以追求视觉震撼外,还充斥着血腥、暴力和对权欲的追求,更亮出了票房收入数千万乃至几亿元的旗帜,似乎这才是大片该有的架势。对此陈犀禾认为,对大片的解读可从多角度来看,而观众关注“大片”,最直接的原因是与电影全球化模式存在有关。

  “电影全球发行方式出现后,很多导演瞄准的是全球市场。而华语电影中的优秀影片如《卧虎藏龙》《英雄》等也在美国市场获得了好的票房成绩,这样的信息反馈到国内,也造成了某些人对‘大片’的追求。”陈犀禾说,电影作为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文化追求,最终会被观众淘汰。

  陈犀禾还打了一个比方:“麦当劳、肯德基的顾客多,经济效益好,你能说它是最有营养、最好的食物吗?买的人多,只能反映出它的营销方式和手段。”陈犀禾由此推论,优秀的影片也未必能“卖”出高票房,“电影制作的投入和它的精神含量不是成正比的,不能以票房论英雄。”陈犀禾表示,一部电影的票房受票价、推广方式、宣传力度、打击盗版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票房不能说明一切,自己不赞同“票房就是硬道理”的观点。

  李安不同凡响

  华语电影导演中,李安无疑是成功闯入国际影坛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到李安和目前持续“高温”的《色戒》,陈犀禾对李安及这部影片十分赞赏。

  “李安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导演。根据张爱玲的一个短篇小说就能拍出《色戒》这样的电影,扩充了很多容量。”陈犀禾说,《色戒》表达的是在一种不同寻常的环境下对人性、政治的探讨。“从政治角度说,女主角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但从女性角度来说,她有着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生命真谛的追寻。”

  陈犀禾对李安和姜文作了幽默的评述:“如果说两者同样是有思想、有品位、有追求的导演,但在内容的呈现上,李安显然比姜文要技高一筹。”陈犀禾认为,姜文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表达得太外露了,就像一穿着超短裙、露脐装的妙龄少女,自身价值完全露在人前。而李安的电影就像一个富有底蕴的女知识分子,她可以一点不露,照样做到性感,她可以眼角有了皱纹但告诉你那是笑容留下的痕迹。“你更喜欢哪种女人?哪种女人大气?哪种女人含蓄?不用我说,你也该知道吧。”

  华语电影走向国际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对中国想了解更多,华语电影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谈到华语电影今后的发展,陈犀禾认为,中国电影已从低谷中走出,目前正在调整、发展之中。

  纵观当下影坛,新生代导演层出不穷,从贾樟柯、王小帅、张扬、陆川等较为知名的导演到章明、毛小睿、路学长和以《疯狂的石头》一鸣惊人的宁浩,陈犀禾认为中国影坛的新生力量不可小觑。陈犀禾认为,美国翻拍香港电影《无间道》就是华语电影实力的一个见证。

  陈犀禾说,世界对中国电影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