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娱乐圈十大轰动事件
赵本山斥资2200万 购得沈阳大舞台剧场
程小东打造《江山美人》
国家斥巨资保护九华山
北宋皇陵田野 文物保护见成效
贾平凹真是东坡第二吗?
千年古镇朱泾重现锡剧
古琴人生
巨型宣纸在安徽问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古琴人生
——记古琴制作师、青年古琴演奏者李一帆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8  来源: 郑州日报  
  在我省古琴演奏和制作领域,32岁的李一帆是一颗不可或缺的星,从迷恋古琴到传播古琴文化,他孜孜以求。一个冬日的午后,记者采访了这位青年古琴演奏者、古琴制作师。

  他的世界中只有古琴

  古琴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中国的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制作古琴又叫斫琴,历史上,弹琴的人往往自己作琴,也就是斫琴的人,“推广古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尊崇。”在他的古琴工作室,李一帆这样说。

  2000年,李一帆是河南博物院古典音乐乐队的一名古琴演奏员。最初的日子里,他像着了魔一样,爱琴到了痴迷的境界。当时,博物院除了一张演出用琴和展厅的文物古琴外,手头没有任何资料。他跑遍大小书店、图书馆查寻;乐队的琴不能带回,排练室就变成了家,他日夜研习,足不出户;为了提高演奏技艺和修养,他也曾走遍北京、天津、西安、武汉等城市寻找名师学习;为节省车费,他徒步在陌生的城市行走,脚板打出了血泡;为了做出一张理想的古琴,他将库存的古琴文物量了又量,把租住的宿舍变成了木工房。

  如今,他有了一个小小规模的古琴工作室。李一帆说,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木匠铺,斫琴对材质的要求极高,看上去普通的木料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桐木。在旧货市场寻找到一段好木料,他如获至宝。为了收购木料,他曾在山区没日没夜地奔波。最初斫琴,他对油漆过敏,浑身溃烂、瘙痒难忍,即便这样,他还是放不下手中的工具。经过半年的煎熬,硬是让皮肤慢慢适应了油漆;当得知用汉砖可代替批灰时,就到南阳找来废弃的古砖瓦研磨;有人说,在李一帆的世界中只有古琴,他的追求是琴音的通透、浑厚的极致。

  几年来,李一帆斫琴百余张,中国古琴协会秘书长杨青评价说,他所制作的古琴音色清悦、苍古;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李祥霆认为,李一帆斫琴从制式到音色,已可以达到流传至今的古琴的中等水平。

  让古琴艺术走进校园

  河南的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公元前五百多年前,晋国著名乐师师旷,以善琴闻名于世,他曾在开封古吹台弹琴奏乐,创作了著名琴曲《阳春》与《白雪》。古吹台至今仍坐落在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北宋时,还出了个嗜琴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他设有皇家“万琴堂”,收罗储藏天下名琴。

  李一帆在博物院为观众演奏古琴时,许多人曾问,这里的古筝怎么这么小?这些对古琴无知的话,使他下决心推广普及古琴,使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目前,他正在多方联系,力争让古琴艺术走进校园,他说,自己愿意无偿为中小学生演奏、辅导,让孩子们从古琴中接受和体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李一帆说:“这条路还很长很长。”

  本报记者 唐 强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