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种在心里的感动
福娃“秀”在肚子上
任汤辉墓
《山楂树之恋》
爱上本命年16
这张魔鬼的床26
会飞的小花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任汤辉墓
郭增磊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9  来源: 郑州日报  
  北宋时期,抗辽名将杨业(即《杨家将》故事中的老令公杨继业)曾任郑州防御使。其子杨德昭(即《杨家将》中的杨六郎杨延昭)随父在军中任要职。一天,杨德昭和部下任汤辉(即《杨家将》中的任堂惠)在郑州一带游览。当他们来到郑州城北的胜岗村(今属于金水区文化路办事处辖区)时,见这里岗高林茂,景色宜人,任汤辉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将来去世后,愿在此安葬!

  多年后,任汤辉去世。杨德昭在为好友选墓地时,忽然想起任汤辉当年说的话。于是,杨德昭就在胜岗村的东南部(大致在今黄河路和经五路交汇处一带)购地近百亩为任汤辉建墓。

  任汤辉的棺椁入土后,杨德昭让人在上面封一个大土冢。因当地疏松的沙土黏性很差,杨德昭便请人到郑州城西南数十里远的地方运来黏性很高的黧土(俗称“煤土”)。于是,众人在墓地上每封一层沙土后,就盖上一层黧土并泼上水,等固定后再往上封沙土。就这样,一层沙土一层黧土地循环向上封。经过多天的劳作,一个占地约五亩,高约四丈的“任汤辉墓”建成。因墓的外观为一个大土冢,当地百姓便俗称之为“大冢”。

  接着,杨德昭在“大冢”旁边修建房屋数间,雇人在此守墓。墓冢周围剩下的数十亩土地作为“墓产”,由守墓人免费耕种。多年后,任汤辉的后人为了怀念先祖,便在墓地西边购置田产定居。数百年后,定居地发展成为一个村庄,村名命名为“任寨”(大致位于今文化路中段的任寨北街一带)。

  “民国”五年(1916年),刘瑞璘编纂的《郑县志》第二卷“舆地志”中有:“宋任汤辉冢在州北三里”,第十一卷“人物志”中有:“宋任汤辉,杨德昭副将”的记载。后来,因大雨冲刷,“大冢”的顶部被冲开了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大沟,当时被称为“风沙之城”的郑州风沙天气较多,“大冢”的表面便被吹上了一层厚厚的沙粒。于是,失去当年风采的“任汤辉墓”变成了两个呈不规则形状分布的大沙岗。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大冢”上的沙土作为建筑材料被运走。因用量很大,几年后,“大冢”便被夷为平地。不久,这块平地上也建起了楼房。至此,“大冢”便彻底消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