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白近照 |
|
■本报记者 秦 华
从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轰动文坛,到后来发表《说吧,房间》《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等多部作品,林白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前不久,她花费近10年时间才完成的新作《致一九七五》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昨日,记者采访了身在北京的林白。
新作充满狂想色彩
《致一九七五》以林白的中学时代和知青生活为创作原型,共分为上下两部,与众不同的是,上部《时光》与下部《在六感那边》无论写法还是内容都有很大差别,上部更类似于自传,细腻的写法延续了林白以往作品的风格,而下部并不是上部的延续,下部主要讲述了几个女知青的经历感受,小说里的路、猪都可以说话,充满狂想色彩。
林白说,1998年,她回了一趟广西老家,触动了很多少年时代的记忆,当年8月她就动笔开始写《致一九七五》,写到十几万字的时候暂时搁笔,又去写别的小说,《玻璃虫》、《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等都是在《致一九七五》之后创作的。“直到2005年我再次回到广西,又触发了灵感,回来后找到以前的草稿继续写。这本书我写了快10年,可以说是我最费心费力的一本书,也算是为我的知青生活做一个纪念。”
林白介绍说,小说的上部《时光》本来是想写成下部《在六感那边》的前言,结果“一不小心”写成了17万字,因为太长就单独做成了整部书的上部,主要是对已逝时光的追忆与重构,有点回忆录性质,与下部的狂想色彩完全不同。“之所以下部充满了强烈的狂想色彩,也是源于下乡时的真实体验,我们下乡时比老三届幸运多了,物质条件好了很多,客观上就滋生了一种狂想。”
并不了解女性主义
“这本书乍一听像是跟政治有关,其实没有任何政治色彩,也并非取自‘文革’题材,全书仍是以女性为主角,讲述不同的女性、不同的人生。”林白说,与《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等较为自我化的写作风格相比,《致一九七五》显得更为明朗化,书中写到的很多人物和场景都已经渗透了他人的生活。
对于评论家给予的“女性主义作家”称号,林白坦白地表示:“因为我本身就是女性,自然对这群人的命运和生活更熟悉和关注,可能写得也比较符合她们真实的感受,但其实我并不了解女性主义理论,不过被贴上这个标签我觉得也没关系。”林白说,她创作《致一九七五》时并不是从女性主义出发来写作的,作品中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