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19只山羊承载脱贫希望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征收延期一月
走了一百步丢了一万二
流浪儿童的守护者
生意清淡 活还要干好
二七区 开展冬季造林活动
老人们争赶着“上大学”
千枚硬币物归原主
60万爱心款 助特困群众过冬
整治“三不管”路段
打工仔无奈设“骗局” 巡防员欣然当“保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流浪儿童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李 娜 文 李 焱 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0  来源: 郑州日报  
  街头寻找流浪儿童

  冯俊今年47岁,是郑州市儿童救助站的一名员工,负责街头流浪儿童救助项目。每个工作日的8时30分,他就乘坐着街头流浪儿童救助车,按照区域的划分,在郑州市的街头巷尾寻找需要帮助的流浪儿童,到16时30分的时候,带领着愿意接受救助的儿童回到救助中心,登记儿童具体情况。

  遇到流浪儿童之后,他会“分时、分地、分人”和儿童聊天,了解儿童的情况,及时给予他们面包和水,并且送给他们爱心卡。流浪儿童可以留着爱心卡,在有需要的时候给他打电话。

  半夜赴流浪儿童的“约会”

  冯俊于2004年开始做这个工作,3年多来,他已经发放了救助站特制的爱心卡万余张,帮助很多流浪儿童回家。慢慢地,冯俊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跟流浪儿童说话,一定要说好第一句话,切忌命令,要心平气和;儿童要是戒备心强,起来跑了,切忌追赶。”

  冯俊大致统计了一下,他遇到的流浪儿童中,有2/3的儿童接受过救助,还有很多流浪儿童最后和冯俊成了朋友。

  2004年3月,冯俊在郑州某处见到杨智(化名),这个孩子的戒备心很强,刚开始几次见面不接受任何食物,也不说话,后来接触多了,慢慢地开始接受冯俊送来的食物,但是仍然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后来一个深夜的一两点,冯俊接到杨智电话:“我在大石桥,你赶快过来。”冯俊就骑着摩托去找杨智。杨智就说:“我就是看你来不来。”冯俊当时并没有生气,回答说:“我过来了,下次你需要帮助我还会来。”

  后来,14岁的杨智主动找到了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并且在接受辅导之后,被送回了家。

  工作让我懂得珍惜

  冯俊有个今年上高三的女儿,提起女儿,他很愧疚:“天天在外头,不停地说话,回家就不想说话了,女儿学习忙,有时候一天都见不了一面。”不过,冯俊却因为这份工作,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生活了。

  分析起流浪儿童的出走原因,第一原因就是家庭破裂、家庭不和,随后还有学校的矛盾、被骗、走失等原因。这个结果让冯俊知道,“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他尽量在休息时间多陪老母亲、小女儿,让自己的家庭和睦。

  总结起工作心得,冯俊说:“不喜欢孩子的人,最好别干这一行。”他说,孩子年龄小,在街头流浪,也许学了偷窃、撒谎等,好好的孩子就成了“废料”,但是如果能通过救助让孩子回家,或者到救助中心学习一点技能,孩子也许就成了“材料”。这工作很辛苦,不过很值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