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综合新闻
3  4  
PDF 版
4年培训农民30万
读者评报
图片新闻
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再添5家
招警千名逾两万人昨日笔试
“利剑”出鞘 夜拘23名醉驾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4年培训农民30万
中牟县多种形式送技术传知识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4  来源: 郑州日报  
  在中牟县,建设新农村的新农民满怀豪情,用勤劳和智慧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还是那方土地,但和三年前相比,今年种出的大蒜亩产效益从500多元提高到2000多元,养殖的黄河鲤鱼亩产效益从700多元提高到3000多元,种出的兰花菜、芥蓝亩产收益更是高达10000多元。

  水生银,地生金,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种养殖品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这一切,都是对农民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培训带来的新局面。

  实现中原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郑汴产业带。随着省委、市委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中牟县的决策者们强烈地感到,在这个只有68万人口的县份,农村人口达到60%以上,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农民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科学技术培训。从2004年年初开始,县里有组织地开展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培训,探索行之有效路子

  采取集中培训、定点授课、分人群施教、送学校进修、按主导产业施教、巡回指导、科技能手示范带动、网上解疑答难、热线服务等形式,中牟县着眼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特点的培训格局。

  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接点上,如何适应市场需要,让大蒜、花生、西瓜、水面养殖等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县里组织专家和农民们扎扎实实地做起这方面的文章。韩寺镇郭庄村种植的大蒜通过了标准苛刻的国际GAP认证,进入了欧盟超市,每吨比其他蒜多卖出500多元。姚家乡罗宋村的“富哂西瓜”摆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今年,这个乡大力发展大棚西瓜13000多亩,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无公害早熟西瓜之乡。

  目前,全县形成了236个专业村,建成了12万亩西瓜、35万亩大蒜、4万亩水面养殖、28万亩花生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

  创新,开拓齐抓共管途径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为发挥好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县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对农民的教育工作紧抓不放。

  创新教育机制。县里形成了乡镇、组织、宣传、农业、畜牧、科技、教育、共青团、妇联齐抓共管的可喜局面。各单位都落实责任目标和具体任务,分步实施。

  广开经费筹集渠道。采取县里拿一部分、乡镇集一部分、各单位筹一部分的办法,连续四年来,县里每年都筹集农民教育经费2000多万元。

  创新教育方法。采取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时、农情施教的办法,有的放矢,灵活多样。

  城关镇是县里的经济文化中心,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城关镇从思想觉悟、道德素质、致富本领等八个方面年年对农民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培训,每期培训1000人,增强“形象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致富本领,使这个镇综合实力名列郑州市30强乡镇之首,全省百强乡镇第二名,荣获省“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明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紧临郑州的白沙镇,创造了联户代表培训的模式,每年都对农民联户代表进行3~4期培训,每期参训人员达300多人,大规模实施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近三年来,白沙镇培训农民4200多人,实现劳动力就业转移4100多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州文明镇”的光荣称号。

  发展,激发无穷创造活力

  春华秋实。近4年来,中牟县培训农民高达30万人次,仅今年以来,已培训12万人次。新农民们不但掌握了农业科技的新知识,掌握了致富本领,更让人欣喜的是观念得到了更新,思想不断升华,在生产经营中积极主动,大胆尝试,成为市场经济的顽强弄潮儿。刘集乡农村妇女朱肖云通过学习培训,建起了酱菜厂,年产值达780万元,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科技致富能手”荣誉称号。

  在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下,万滩镇的齐成锁、牛玉松等5人从事奶牛养殖,带动养殖小区建设,并与花花牛乳业公司签订了长年保护价收购合同。目前,已形成占地300多亩,固定资产投资3500多万元的现代化奶牛基地,年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利润达500多万元。像这样规模的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基地,全县已达500多个。

  围绕“农”字搞开发,做文章,不断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增加值,中牟县初步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村村户户的农民们被组织起来,出现了贮藏、销售、运输、加工、技术服务等一系列专业协会和企业。全县共形成了236个种养、加工专业村,2万多人的经纪人队伍和100多个中介组织穿梭于国内外。

  在生产经营中,农民们逐渐树立了强烈的品牌意识。农民出身的马雪亮成立了“黄河绿洲果蔬发展有限公司”,创立的“中牟大白蒜”这一品牌,成为全国第一个大蒜产品国家标准,使中牟大蒜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效,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中牟县开创培训新型农民的新路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逐渐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们在这一社会环境的陶冶下,讲文明、树新风、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在全县十多个敬老院,每到星期天、节假日,总有医护人员和献爱心的志愿者为老人们体检、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书写了一串串爱心故事。

  在城关镇民主街村,每星期的周四都举办一次“戏迷擂台赛”,通过主持人和戏迷们的互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气,倡导新风。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他们及时把十七大报告分成若干问答题,交由主持人和观众互问互答,彼此呼应,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村民们自豪地把“戏迷擂台赛”称为“俺们的梨园春”。

  中牟县培训新型农民的开创新尝试,赢得了“国家科普示范县”、“省职业教育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但县委、县政府感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进一步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形成标准化、制度化,使农民们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精神振奋,开拓进取,大步跨越,走出一条流光溢彩、洒满阳光的道路。                 黎复赓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