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喜迎清泉进庭院 笑看饮水村村通
水泥大镇浴火重生
农业专家进田间 把脉诊治病虫害
村民给村官打打分
子夜按喇叭 扰民 打人致重伤 判刑
村支书捐资百万富桑梓
税源增长逾600户
帮困有了“长效药”
党员上岗挑大梁 助推企业快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村支书捐资百万富桑梓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李绍光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7  来源: 郑州日报  
  “玻璃厂能顺利落户咱村,每年村里能多收入100多万元,这钱能给村里办好多实事!”前天傍晚,在新密来集镇马沟村,劳累了一天的村支部书记马万治坐在院里,一边抽烟一边和村主任谈招商算细账。

  今年40岁的马万治是土生土长的马沟人,学历不高,貌不出众,但脑子活,喜欢接受新鲜事物。马沟村位于云蒙山下,坡陡、石头多。“兔不拉屎,鸟不生蛋,草都不愿长”曾经是马沟的真实景象。他一心想把一个“要饭村”变成富裕村,在前几年发展中他处处抢占先机,手里有了积蓄,但富足后的他经常问自己:现在有了钱,到底想干些什么?

  逼着万治考问自己的还有身边乡亲们的生存现状。他们的温饱虽然解决了,但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还非常低劣。思前想后,马万治心中萌生了一个新的梦想:靠自己多年积蓄的财富,提高乡亲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世世代代的生存环境。他先后拿出家资100多万,启动一系列民生工程。

  搞好文明生态村创建,资金是关键,村子里没有钱,他个人掏腰包。为了确保村里民生工程的如期实施,他先后从家中拿出25万元为村里垫资,将两条长达2000米的主街道全部修成水泥路,并建起了排水沟,硬化路面2.5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实际问题。

  村民指着村里的一块绿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片废弃的老宅,支书拿出10万元复耕老宅160亩,带领着乡亲修水库种树,现在把它改建成了一个具有生态价值的嵩脉涵养林。”

  用上清澈的自来水,群众颇为感慨。“群众吃水如吃油,天不下雨就发愁。”一定要改变这种面貌。但村民的钱不多啊!马万治又拿出10万元,带着村里党员开始架设自来水管道,在勘察管路,架设管道时,马万治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身上晒破皮,手上磨出了血,每一个管道都亲自实验过检,群众关心地问他:“马支书,下边有村组干部,你说句话不就行了。”他却回答:“我为群众办点实事高兴。”就这样,马沟终于有了自来水。有了水,群众就开始种树,山绿了,庄稼也活了,村民不再为吃饭发愁了。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但村民还不富裕,下一步再把村里的新农村规划做好,紧紧抓住临近公路和矿区这两大优势,鼓励村民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运输业,增加非农业收入。目前,全村已有各种运输车辆10辆,如果玻璃加工厂能顺利开工,这样有200多人在煤矿和工厂打工,这两项每年就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200万元……”说着村里的前途,马万治满脸自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