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名状》写了两样东西:结拜生死兄弟之间的情感和个人“抱负”的理智。
李连杰饰演的清朝下级军官在其手下被消灭后,偶遇刘德华、金城武饰演的劫匪兄弟。在共同经历了一场劫军粮的生死搏斗之后结为生死兄弟,并立下生死“投名状”,内容是: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自乱我兄弟者,必杀之!这应该是民间的具有法律形式的文书。
之后,电影就写了三人在这“法律文书”约束下的共同奋斗。“李连杰”带土匪们“转正”,开始与清军爪牙为伴共同围剿太平军,由于“战功”赫赫,屡获嘉奖。自此,“李连杰”埋藏于心底的“抱负”开始逐步地实施。而这时,他心中实现抱负的理智与生死兄弟的情谊之间也开始出现深刻地矛盾与争斗:先是杀二哥“刘德华”的手下,后又违背诺言杀掉弃城的战俘,继而占有二哥的女人。这一步步都在实现他越来越近的梦想: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当这一切都在生死兄弟们的搏命下实现的时候、当朝廷终于要委任他为江苏巡抚时,他的理智(其实是野心)就完全占了上风:设计杀死了二哥“刘德华”,还假惺惺地摆酒宴为他祈祷(毕竟是兄弟),同时还要与二哥的女人结婚!这时,兄弟情谊已经不再重要,承诺也不再重要,“投名状”当然也不再重要,连基本的道德底线也完全不再重要!他要不顾一切地去实现他的理想抱负!
当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人太为己,也会天惩地谴的。不说自己残存的良心的自责,仅仅是三弟代二哥执行“投名状”的“必杀之”,就让这个似乎一切已到手的刽子手无可奈何。而更大的阴谋——朝廷的冷枪也同时从背后射来。前胸是为二哥复仇的刀,后心是背信弃义的朝廷的枪,这个一切人之道义都不要的人,最终得到的只是应有的惩罚!
理智与情感,本不是什么绝对排斥的东西,也似乎不应成为对立的两端,但当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要把情感当作血腥的阶梯而去成就自己所谓的“理智”,这个人实际已经疯了,这时理智与情感其实都不存在了,而代之以进行较量的,本质上是善与恶!在《投名状》这部影片里,兄弟的情感是善(“李连杰”起初与兄弟的情感也是真挚的),而他所谓的理智与抱负则是恶。善与恶的对决似乎是善良者胜利了(“金城武”代二哥完成了“投名状”的承诺),但实际上最大的赢家是朝廷,朝廷利用了这三兄弟之间的情感,利用了他们血与生命的付出,利用了他们的弱点,在那样一个晚清的黑暗社会里,最终恶战胜了善,来自民间的草根英雄(包括三兄弟与太平军)终没有出头之日,这理智与情感的对决终以善良的情感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