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逍遥观 |
 | 太溪池 |
|
竹林、活水、逍遥观
现在的这大片竹林,始于周朝,盛于明代。明代名士许登名最爱翠竹,集中移植建园,逐渐经营发展,面积达300余亩。这里的活水说的是大路旁的三注清泉,分别叫做太溪池、少溪池、泳清池。冬季热气腾腾,夏季清冽无比,人们把这两大景观结合起来,为之“竹林活水”。曾有乾隆御笔“竹林活水”刻碑留存。逍遥观位于竹川村西半山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山门“逍遥观”匾额为晚清翰林院编修赵东阶书写。
编织梦想 打造北国江南
据文献记载,在周朝就有竹川这个地名,当时的官道就从这里穿过,为我国古代重要交通要塞。唐朝时,这里叫三窟村,因有三泉活水而得名。在竹川留下诗赋的文人墨客,留有记载的达11人,最著名的为诗圣杜甫,留有《竹林活水》七言诗六首。
省旅游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一位专家说,竹川景区与郑州市其他景区相比具有三大突出特点:一是有山有水更有大片竹林,可以打造成郑州市唯一的“北国江南”景观。二是竹川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强势开发可以形成与少林禅文化相辉映的局面。三是4平方公里范围内山、水、林、观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了“天人合一”大道的丰富内涵。
日前,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省旅游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郑州市环境雕塑建设研究所对竹川生态文化旅游区进行了总体规划,省工程咨询公司对总体规划中的郑州竹文化苑建设项目作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景区开发建设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保护和抢救工作
已经起步
高山镇党委政府对竹川景区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已经起步。新修了竹川村的主干道,搬出了原设在逍遥观的小学校,对部分污染企业进行了改造,并开始了景区建设的对外招商引资。与香港一家投资集团签署了投资建设郑州竹文化苑旅游区的合同书,省升鑫投资管理咨询中心计划投资2000万元,开发建设竹林寺。
群众中更是蕴藏着保护抢救开发竹川景区的巨大积极性。村里号召大家“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竹川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竹川的文化资源。”同时,村委会出资悬赏寻找遗失的逍遥观碑碣等珍贵文物,凡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找回原物者每件奖赏人民币5000元,目前已经找到了《明逍遥观举废碑》、《逍遥观乐楼阁舞台创建记碑》等七通碑碣。
竹川村再现当年竹林、活水、逍遥观胜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优美的新年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在荥阳,有一处被称作郑州地区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淡竹园林,而且还有一处一年冬暖夏凉的太溪池。这里就是荥阳市高山镇的竹川村。近年来,竹川的村民富裕起来了,新一代的竹川人一直念念不忘在父辈人脑海中生动的“竹林活水”。恢复竹林胜景,再现当年风光,打造“北国江南”,成了富裕起来的竹林人的新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