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文娱新闻
3  4  
PDF 版
“钢琴王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 献艺津门
心系华夏德艺千古音韵永不消逝 魂牵银幕风范高洁形象光彩照人
河南姑娘 年赛争霸
陈佩斯自述当年与央视“闹翻”
徐克拍新片 周迅练气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心系华夏德艺千古音韵永不消逝 魂牵银幕风范高洁形象光彩照人

中原网  日期: 2008-01-04  来源: 郑州日报  
  新华社上海1月3日电(记者孙丽萍)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孙道临的遗体3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

  孙道临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兆国、刘云山、李源潮、张高丽、俞正声、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华建敏、陈至立和丁关根等,通过不同方式对孙道临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3日上午9时,近万人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旋律中送别孙道临。他的遗体安卧在点缀着白色蝴蝶兰的红玫瑰花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孙道临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前往送别,许多喜欢孙道临电影艺术的群众、影迷也自发前来。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1943年,孙道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艺术生涯。60多年来,他追求光明、追求进步,把个人命运、艺术追求和民族、社会、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坚持党的文艺方针,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政策,深入火热的生活,为繁荣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力量。2005年,在中宣部、广电总局和文化部举办的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生平简介

  孙道临于1921年12月生,浙江嘉善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3年起参加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国华剧社等演剧团体,1948年开始步入影坛。1949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半个世纪以来,在近30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视剧中担任导演,为《王子复仇记》等2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主演并获广泛好评的影片有:《雷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自编自演自导了《雷雨》、《非常大总统》。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

  万人洒泪送别孙道临

  影迷等候向孙道临遗体告别。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没有完成的交响曲

  1月3日上午9时,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近万人前往送别。

  近万影迷来送别

  上午8时,数千人冒着冬日的严寒来到上海龙华殡仪馆,送别孙道临。

  孙道临的遗像镶嵌在白玫瑰制成的巨大相框里,在礼堂外迎接着每一个送行的人。旁边的电视屏幕上,放映着孙道临的银幕代表作《永不消逝的电波》。

  孙道临在照片中斜立着,仿佛正在风中回首,领带微微飘起。潇洒的身姿中透出一丝忧郁。那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独特气质。

  “10多岁时候,我就认识孙道临先生了。”出生于电影世家的周治平先生从海外赶来吊唁,手拿一朵红色康乃馨,寄托哀思。

  他说,与孙老交往40多年,常为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演出去邀请他,虽然公益演出没什么报酬,但孙老从没拒绝过。“他的仪容优雅,内心高洁,是我们的偶像。我想请人为孙道临先生塑一座像,让他永远留存在喜爱他的人们中间。”

  50多岁的影迷张女士说,孙道临是当下影视界的道德典范。

  上午11时,送别的人数已近万。现场气氛十分伤感。人们手持鲜花,红了眼圈,默默祈愿孙老一路走好。

  生前有四个“遗愿”

  上午9时,遗体告别仪式开始。

  数千朵玫瑰点缀着庄重、圣洁的灵堂,舒伯特的轻柔乐曲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在灵堂回响,这位形象光彩照人、气质儒雅的表演艺术家安详地躺在灵床上。

  安卧在红色玫瑰花坛中,孙道临的遗体上醒目地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孙道临的妻子、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在亲友的搀扶下,绕灵柩一周,与深爱的丈夫诀别。“爸爸,你永远在我们心中……”女儿孙庆原泪流满面地呼唤父亲。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说,孙道临生前与友人闲谈时,曾多次提及自己的“四个遗愿”:追悼会上放舒伯特的乐曲;身上覆盖党旗;死后出一本书;举办个人回顾影展……如今,人们将为他一一做到。

  “孙老师不喜欢悲悲切切。”上海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说,孙道临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一生最爱的音乐家就是舒伯特,因此也特别选择用舒伯特的音乐给自己送行。那舒缓、平和,毫无哀伤气氛的旋律,代表着孙道临一生所追求的心灵上的宁静。

  将办怀念朗诵会

  孙道临的一生,像一部没有完成的交响曲。他的逝世留下了许多遗憾。

  他没有留下记述自己电影艺术生涯的完整文字,没能如愿地成立一支市民朗诵团。而要继续拍电影的热情与梦想,更是“折磨”着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

  由于患有大脑萎缩症,孙道临已不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但他在病床上却还一直要求着“给我看剧本”。一年前的一天,他突然让保姆搀扶着,直冲到老友张瑞芳家中,激动地说:“我们还要拍电影,否则人生没意思!”

  曹可凡透露,今年2月,焦晃、濮存昕、奚美娟等众多影视界友人,计划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举办怀念孙道临的朗诵会,用这种诗意的方式缅怀这位表演艺术大师。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上海1月3日专电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渡江侦察记》剧照

  《早春二月》 剧照

  《不夜城》剧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