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张温良 张慧霞)新年伊始,地处新郑市龙湖镇的河南商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车辆鱼贯而出,络绎不绝。“闯荡市场,专利是我们的‘杀手锏’!”公司业务主管杨先生说,“今年公司已经申报了30项专利,平均每半个月就有一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了专利就意味着谁占有了市场份额。同样,正是得益于专利“护航”开路,地处枣乡孟庄镇的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迅速成长为全省红枣加工的龙头企业。
作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近年来,新郑市针对部分企业、单位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不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开拓市场、保护自身权益的问题,在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提升县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保驾护航”。
为做到保障有力,新郑市成立了“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六个工作服务组,致力于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基地、创业服务中心、民营科技园、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创新载体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创新型新郑的决定》、《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科技自主创新工程目标考核办法》、《知识产权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制定出相关工作制度和监督检查措施,保证了政策措施的落实。两年来,连续发放专利申请资助资金30余万元,专利申请增速达36%,职务发明运用率达到50%。
通过申请专利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培植出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商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润恒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郑州正力实业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群,擎起了由“新郑制造”向“新郑创造”跨越的大旗。2007年,该市共申报专利362件,居全省县(市)区第三名,并有1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得到集成开发应用,实现新增产值16.8亿元,利税2亿元。构筑起了助推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专利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