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人是自己的侏儒
曾经风光过的品牌
《小人物评孟子》
钱币战争
老郑州人喝的水
爱情本命年
看《集结号》后的遗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老郑州人喝的水
王瑞明
中原网  日期: 2008-01-07  来源: 郑州日报  
  新中国成立前,郑州没有供水事业,更谈不上有自来水,多少年来,井就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居民终日以井绳、勾担、铁桶、木桶等工具自取饮用井水。一般人家都备有两种盛水的器具,一是坛子或罐,专盛甜水,供做饭或饮用;二是较大一点的缸存放苦水,用来洗衣服。有些贫穷人家没有这么多坛坛罐罐,也买不起甜水,只好吃苦水。

  据粗略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分布在老城区及其周边有40多眼浅层苦水井,水质苦涩难饮。甜水井屈指可数,仅在塔湾、黄殿坑沿、唐子巷、南关、裕元里西口、二马路等处有几眼甜水井。只有那些富户、商号、官府才能用得起。推水车夫点井买水、推水卖成为当年穷人谋生的一种职业。郑州早年的推水同业公会就设在南关大街东侧的唐子巷。推车工人的生活极苦,常年冒着严寒酷暑,在坑坑洼洼或冰封雪地的道路上挣扎,天气再坏,也得按时把水送到买主家。有些甜水井还被当时的水霸所垄断,劳动人民挑水要付钱。据裕元里老街坊们说:过去街西头有一眼甜水井,被一个恶棍把持,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向来挑水的居民收敛水钱。那时一般劳动人民因吃不起甜水井的水,一直以苦水井的水来活命。

  那时一般井台都很低,一遇大雨,臭水沟里的水直往井里灌,什么赃物都有。由于饮水不卫生,维持郑州人生命之水反而成了疾病传播的祸源。过去郑州的水井,如今都已经无处可寻,不过那时穷苦人家吃苦水的情景许多老郑州人还留下难忘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府投资253.9万元,在老坟岗惠芳里(现二七广场西)以地下水为水源兴建有史以来郑州市的第一座自来水厂。水厂占地面积2999.7平方米,经过两年建设,开凿机井两眼,建起高31.5米、容量200吨的圆形水塔一座,容量150吨的清水池两座,容量120吨的地下式蓄水池两座,容量1000吨的清水池一座,铺设管道12.48公里,供水管道以解放路水厂为圆心,向东、西大街、德化街、铭功路、太康路、正兴街等26条街道辐射,设立公共给水站24个。1953年自来水公司成立后,开始筹措送水事宜。1954年1月1日,解放路水厂正式向市民供水,政府修建的自来水管道像人的脉搏一样伸向了四面八方。从此,郑州居民吃苦水、咸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