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巩义:减排增效促“双赢”
荥阳整顿 矿产资源行业税收秩序
女生得重病 学校献爱心
新郑各界争献爱心 募集捐款十八万元
嵩山脚下的“土教授”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吊销执照
新郑工程造林为始祖山披绿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嵩山脚下的“土教授”
登封农民朱怀玉踏遍嵩山,数十年研究嵩山文化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1-08  来源: 郑州日报  
  这日,朱怀玉像平常一样,在嵩山各处察访,恰巧来到少室山下的清微宫,便被一群争论庙名是“清微观”还是“清微宫”的游客拉住。原来,他们在书上见的介绍是清微宫,而到了地方却发现,门头上写着“清微观”。见此情景,朱怀玉就引经据典,从清微宫的历史商朝纣王的哥哥王立微开始,讲到宫和观的区别,听得众人不住点头称是。一旁的道士笑呵呵地说,教授就是教授,说个事儿就有出处。

  穷孩子的文化梦想

  这位被称为“教授”的朱怀玉老人,是登封市告成镇森子沟村的一位农民,如今已年逾花甲。1960年,14岁的朱怀玉因父母身体不好休学,小小的年纪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干完农活之余,身体的劳累更加剧了他对历史文学精神食粮的渴望。他利用田间地头的休息时间,走路的时间,甚至连吃饭都不舍得放下书本,周围人都说他是书呆子。

  爱书如命的他经常到书店去看书,因为家里穷,他看中的书买不起,只好在书店里看,而且一看就是半天。不久,朱怀玉接触到嵩山文化方面的书籍,带着好奇心,他越研究越有味道,认为嵩山文化才是他一生要找的 “知己”。

  看了书中的嵩山文化,他总是找机会到书中讲的现场去看看,有些远的地方他就背上干粮,翻山越岭地前去寻找。有时他在山中寻找到的庙、观、碑刻等文化遗迹,就设法在书中找到出处、找到记载,不管农活多忙,他总是抽出时间来到嵩山的角角落落寻找书中记载的痕迹,也从真实的嵩山中研究嵩山文化。用朱怀玉的话说,他和嵩山文化就像好朋友,一段时间不见,总是心里惦记着对方。

  农民教授的心愿

  一次,朱怀玉到中岳庙求证武王伐纣的历史证据,恰有一名导游向游客介绍守门将军,说起守门将军一个白脸一个红脸的故事。导游说,有一天,中王爷从外面回来,两个守门将军不让进,没办法,他只好从后门进入,落座后,喊来守门将军,照其中一人脸上打了一耳光,被打的守门将军脸变紫了,另一位守门将军脸气白了。

  朱怀玉听了之后,当即上前纠正,《封神演义》中讲,中王爷也就是周朝的武王,当时武王手下的哼哈二将,一个能吐火,一个能吐水,吐火的是紫脸,吐水的是白脸。在《尚书》的“克纣解”中,称守门将军为四磷(保护皇权的四大将军)中的左卿右相,紫脸的是周公,白脸是毛公。

  然后,导游又讲了四大铁人的传说,他就告诉导游,全国有八大铁人,他们是当时农民抗金的楷模,在荥阳铸成铁人,让人敬仰,当时的模具现在保存在国家博物院里。其中四个铁人放置在黄河两岸镇守中原大地,另外四个被人们放置到中岳庙让人敬仰。

  这一次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他决定再次遍游嵩山,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匡正一些不规范特别是错误的说法,还人们一个真正的嵩山文化。

  为嵩山申遗而努力

  朱怀玉认为,多数寺庙里的神,都是古代的“圣人”,也就是他们多数是古代杰出的人的化身,后人对他们的敬仰,逐渐走向神化,他们多数都有出处。但在嵩山的几十个寺庙内,一些寺庙竟然供错了神,还有许多名字和古代不符等情况,许多寺庙的庙主缺少文化,不懂历史,有的甚至连自己居住几十年的庙的名称都搞不清,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了解嵩山文化,影响了嵩山文化的研究与延续。

  还有一件一直令朱怀玉耿耿于怀的事情,那就是,4年前,他受托为某庙撰写纪念碑碑文,可是碑文写好后,被建庙的人拿去找一知名人士署上了名,后来虽然付给他200元钱的劳务费,可是看着自己辛苦写出来的碑文署着别人的名字刻在碑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踏遍嵩山,翻遍史书,在学习、研究、体味嵩山文化的同时,一直努力和各个庙主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庙主对自己管理的寺庙的了解和兴趣,同时也为嵩山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嵩山申遗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朱怀玉认为,许多庙主和游客尊称他为“教授”,一半是戏称,一半也是对嵩山文化的尊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