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宝诚今年72岁,5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河南许多角落,共收集大大小小万余件民俗艺术品,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爱好者登门观摩。
最爱收集土玩意儿
“搞民间收藏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经常上山下乡,哪里偏僻就到哪里去,因为只有民间才有无穷无尽的艺术宝藏。”为了收集这些小东西,倪宝诚说他没少受罪。多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总是大布包一背,装上老伴备的干粮,到处去采风。
很多时候,为了寻找一种稀有的民间艺术品,他要步行十几里或几十里山路。有一次,为了寻觅一位远近闻名的剪纸老艺人,他徒步在豫西的山区走了近30里夜路。“每一次下乡,都能使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倪宝诚乐呵呵地说。
外宾频访特色工作室
如今,倪宝诚的藏品已经是“满墙”、“满柜”、“满箱”。他的家并不大,除了老两口的卧室外,他占用了一个套间作为他的工作室。有木版年画、民用陶瓷、各种民间玩具、剪纸、泥塑、木雕、石雕、刺绣,还有那些早已失传的月饼模子、油灯盏儿、抽旱烟用的竹烟袋和民间舀汤用的木勺,等等,琳琅满目。
倪宝诚说:“这些藏品大都是老一辈人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民俗节日中的儿童耍物。”他的工作室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朴素美。据了解,就在这个不大的展览室里,倪宝诚曾先后接待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有的是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有的是专家学者,也有慕名而来的民间文化爱好者。
民间文化亟须抢救
倪宝诚告诉记者,刚开始收集民间工艺品,只是作为一种对艺术的感受、欣赏。上个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了有意识地收集,他强烈地意识到这些民间“土玩意儿”很快会消失。
“有些民间艺人已经80多岁,如果不及时采访、整理他们的绝技,有可能很快就会消失。”倪宝诚忧虑地说,有生之年,他将尽个人绵薄之力来收藏和保护民间艺术品,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抢救这些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