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民选VS单位推荐: “好医生”谁说了算
焦作农妇自建毛主席纪念厅
购房“诚意金” 一个美丽的陷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民选VS单位推荐: “好医生”谁说了算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1  来源: 郑州日报  
  核心提示

  

  广西南宁一场持续5个多月的“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评选活动最近落幕,但它在社会上掀起的波澜至今没有平息。经过数十万人次投票,由市民自己投票选出来的“十大好医生”,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参与的市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医德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注脚。

  

  “好医生”全部由群众投票产生

  

  由南宁市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新闻办、南宁晚报社主办的“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评选活动一开始亮相就吸引了市民的眼球:“好医生”的产生形式与以往很多评选方式有所不同,从当初的海选候选人到“十大好医生”人选的最终确定,整个过程都是由群众投票产生的。主办方透露,由市民“唱主角”通过投票方式推举好医生、评选好医生,而不是传统的“组织推荐”选出好医生,这在广西医疗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评选活动开展之前,活动主办方于去年7月份开通了“感动热线”,由群众推荐身边“感动百姓的好医生”。活动策划人之一的何恒清向记者介绍,到去年10月份,感动热线共接到群众来电上千个,“接线和采访的记者异常忙碌,市民的热情和踊跃完全超乎我们最初的想象。”记者了解到,主办方遴选出市民推荐意见比较集中的好医生之后,还要与所在医院联系,进一步核实推荐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确定成为候选人,由记者分头负责采访报道好医生的先进事迹。“一段时间里,报纸版面上几乎每天都有市民推荐的好医生出现,有四五十名事迹突出的医务工作者被报道。”何恒清说。

  通过感动热线,群众反映比较集中、事迹比较突出的52名好医生最终被确定为“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候选人。地方报纸、网站等媒体相继将52名候选医生名单、简介以及相片向社会公示。公示后,群众通过网络、短信、信件等3种方式进行投票。

  “我不崇拜什么‘快男’‘超女’,但我一定要给救了我一命的好医生投票,因为一想到她,我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南宁市市民赵女士在短信留言中这样说。一位姓陈的读者在打给记者的电话中说,“‘寻找好医生’这样的活动应该早点搞!而且候选人应该再多点儿,这也是指导百姓就医的需要。”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新闻办主任陈发钦介绍,据统计,活动共收到数十万人次的投票,其踊跃程度令人惊喜。“如此火爆的投票热情,真是跟‘超女’‘快男’有得一拼。”负责统计投票的主办方戏称。

  活动最终根据得票多少并经主办单位的审核,赵晓琴、林辉、史伟等十名医生最终当选为“感动邕城十大好医生”。在颁奖现场亮相,获奖医生难耐心头激动之情。

  获奖医生韦胜文激动地说:“从没想到会获得好医生这个荣誉,自己只做了医生的本职工作,没想到老百姓却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十大好医生”之一的严永光早上五点半就起床,准备参加颁奖典礼,他说:“在基层单位像我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优越的物质条生活,但为患者付出的却是太多太多。我的荣誉也应该属于他们。”

  

  “民选”的好医生为何令人感动?

  

  采访中,一些主办方负责人反复向记者提起的字眼是“感动”:骤然发现,还有那么多市民认可医生,拥戴心目中的好医生;参与评选的市民高涨的热情与认真的态度,也令人百感交集。在评选过程中,媒体刊登了许多医生、患者、政府官员的文章,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诚地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家住南宁北湖路的70岁的刘老不会发短信,为了向心目中的好医生投票,他跟孙子学习发送短信。投了票还不放心,刘老第二天又亲自来到报社查询是否已经收到这条短信。“虽然我投票支持的段医生没能上榜,但我还是打心底里支持她,感谢她,”广西大学一位姓郭的学生说,“2005年我同学得病去医院,因为我们都是学生,没有钱交医疗费,段医生了解情况后向医院申请减免了大量的医疗费,还把她的饭卡让给我们吃饭。”

  患者的理解信任让医生心里温暖、感动。“我经常告诉自己,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病人,而不是一种种病症。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都是相互的。每当我加班给病人看病时,很多人都会给我买来吃的,让我先吃完再给他们看病。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感动。”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史伟说。

  自古以来,医生就被视为一个受人崇敬的神圣职业,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医患间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医患间频频响起“不和谐音”,医患关系渐趋紧张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管理、社会舆论导向等原因,而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也是造成百姓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选“好医生”能否增加患者的话语权?

  

  “民选的好医生”最大限度上忠实于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倡导医术和医德并重的评价标准,打破了医生评优“内部循环”的惯例,为医学界评优送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是人才高度集中的地方,不乏专家学者,也不缺少名人、好医生。但这类“名医”评优往往是“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是一种“内部循环”“自娱自乐”,而对于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有着切身感受因而也最有发言权的患者的评价却往往排除在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的医学界从来不乏“名医圣手”,近年来凭借一些行业协会、学术机构评优而出名的医生比比皆是,头顶“著名教授”、“优秀专家”、“学术带头人”等光环的医学权威不在少数,但长期以来医学界拼学术、讲效益,却忽视了医德医风评价体系的建设,导致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患关系紧张。

  一方面,在相对单一的“学术称雄”格局下,“名利双收”成为一些医生向往的目标,追捧学术之“名”逐渐成为一些人谋求经济利益的捷径,一些人硕士之后再考博士,教授之外还得“权威”,各种头衔、光环成为“名气”的基本评价标准,从而将患者评价、群众感受排除在外;另一方面,一些处境困难的医院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奖励与“创收”挂钩,以经济效益论英雄,考核评优往往也有这类标准,实际上在纵容医务人员乱开处方、多收费和收受贿赂,进一步损害了患者利益,恶化了医患关系。

  从对患者来说,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人性的服务同样重要,所谓“大医精诚”、救死扶伤、廉洁行医、因病施治、热情服务、平等待人,是作为医生的应有之义。广西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罗国安认为,医生的“名气”其实是应该是建立在对服务质量的公众评价之上。医生救死扶伤,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服务,服务技术和质量如何,医德医风是否经得起检验,患者最有切身感受,也最有发言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评出来的“好医生”更值得全社会尊重。

  去年12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 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绩效工资等利益挂钩。考评的主要内容涉及救死扶伤、尊重患者权利、文明礼貌、廉洁行医、因病施治等。

  《指导意见》的发布本来是个进步,却因考评过程“内部循环”,引起了舆论对考评效果的广泛质疑。这套考评方法分为“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虽在“单位评价”中也提出要将患者反映、投诉举报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但实际上还是医院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循环”“自娱自乐”。

  罗国安说,社会呼唤真正的“好医生”,但如果把最有资格评价医德医风的广大患者排除在外,缺少外部监督的评价,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实事求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德艺双馨”的标准,公众难免会打个问号。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选好医生”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医生“名气”的机会。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角度来看,“民选”出来的好医生理所当然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卫生部门的大力表彰,理所应当受到老百姓追捧,成为真正的“名人”、“明星”。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