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喜爱原野
图文说明
蜗居
《中日需要“亚洲大智慧”》
听 雪
我国古代的路名
货币战争
民间的小车舞
“文人相轻”或许是一种学术美德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人相轻”或许是一种学术美德
陈绍华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3  来源: 郑州日报  
  偶然看到一个好帖,是在北京一个年轻设计师林晓先生的博客里发现的,和我的前帖一样,也是在讲中国大剧院的标志设计的话题,因他参与了投标设计,故自己的作品和中标作品双双亮出,以图为例来分析、批评陈幼坚先生的方案的种种不是。仅从图形学和设计专业性上来讲,我很赞同他的观点。

  诸位若是有兴趣,不妨前去拜读一下。

  看完帖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种驳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诚意和认真的态度,颇为感人。

  我非常欣赏这种同行和同行之间的学术性争鸣与批判,但很可惜,在当今,这样的现象可谓是凤毛麟角,甚至几近消亡。即就是鲜有林晓先生这样的行为出现,也可能被误解或是遭来“酸葡萄”“嫉妒”“小人”之类的板砖伺候。

  学术性的争鸣与批判原本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基本动因,如今却成为人们望而却步的禁区,取而代之的却是相互阿谀、马屁、虚伪和肉麻地互捧,你好我好大家好,萝卜白菜各有所得,不亦乐乎。而另一方面,在人背后或是在匿名潜水的阴暗区域里却显得异常地活跃,但这种活跃基本上是以口水、谩骂式的人身攻击为特征,这种行为,于讨论问题无益,更于学术无关。

  说到学术争鸣,往往会被人们以“文人相轻”而嗤之以鼻,此乃传统“国情”。

  “文人相轻”这个成语出自1700多年前的曹丕,自此,这句话也让所有中国文人贴上了与“人品”有关而说不清道不白地窝囊了1700多年。“相轻”自然地成为文人特定的陋习标签。

  其实,“文人相轻”一语并非是曹丕原话的全部。曹丕的原话应该 “是以各己所长,相轻所短”。

  “文人相轻”之“轻”,虽有贬义,但依蔽人之拙见,原本许是学问人之间因观念或是程度不同而发生对垒(争鸣)的常态行为。试问,何有平辈学人之间如雷锋那样互助友爱,循循善诱而相互教导之理,如若真有,恐怕也会被列为“有病”之列而遭戏之。学问,恐怕只有在“相轻”之间互以争辩,进而互以升华。只是不要将“相轻”变成“相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