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京郊“农业地产”乱象调查
《周易》申遗 宣扬迷信还是抢救文化?
年夜饭预订火爆 背后暗藏“猫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周易》申遗 宣扬迷信还是抢救文化?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7  来源: 郑州日报  
  日前,吉林省“国学大讲堂”主讲师卢泰欲将其著作《周易叁伍筮法》向吉林省文化厅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事在引起社会关注之余也引来一些人的疑问:现在的《周易》被很多人用来“取名测字”,还有资格申遗吗?如果申遗成功,那么《周易》到底属于封建迷信和传统文化中的哪一范畴?

  

  《周易》被时代狭隘地误读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记载:“西伯拘羑里,演《周易》。”——什么是《周易》?《周易》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当代大众对《周易》又了解多少?

  “《周易》?算卦的吧?在我们家附近就有一个非正规营业性的算卦场所,那个算卦的人说自己是精通《周易》的专家,算一卦至少50元钱呢。”“《周易》应该就是‘周公解梦’吧,没有科学根据的,跟星座测试差不多。”“《周易》是取名测字的。”“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见跟《周易》有关的东西,比如批八字、手相、面相、风水。”……

  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发现,当被问及关于《周易》的问题时,大部分人会做出上述回答。喜欢研究传统文化的长春市民郭亮告诉记者:“我没研究过《周易》,觉得它很玄乎,好像和迷信沾边,但毕竟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应该和老皇历之类的东西有根本区别,好像还反映出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记者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西安、武汉等城市走访发现,《周易》俨然已成为“全国通用”的占卜吉凶、取名测字的载体,许多人将其作为牟利手段,而消费者更是络绎不绝地上门寻求心理慰藉。但有学者也指出,当代大众看待《周易》就像《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看待《九阴真经》一样,只是不求章法地研习“九阴白骨爪”,却严重忽略了其修身养性的核心体系。

  2007年4月,携“国学大讲堂”的余热,由吉林省周易学会主办的“周易大讲堂”在长春市图书馆开课。76岁的市民孙先生在现场对记者感慨:“以前光知道《周易》是算命、取名的东西,后来才发现这种见识太狭隘了,甚至是误解,它实际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啊。我近两年一直在研究《黄帝内经》,而《周易》又是《黄帝内经》的基础,所以我打算也学学《周易》。”

  

  《周易》是“一部千古奇书”

  

  中国易学专家郭志成指出,《周易》是一部千古奇书,从古至今,达官显贵用它治国兴邦,儒家用它教育社会所需人才,中医称医易同源,而影响最广的,是《周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唐朝宰相虞世南就曾言:“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

  在回答“《周易》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卢泰解释说,《周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部书,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是中国周代的一部书,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旗帜。《周易》是宇宙生命学。周者,时间也;易者,空间也。所以周易就是一个时空变换,但《周易》并不是单纯地谈时空变换,它的核心思想是天、地、人。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是《周易》中很经典的话。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在问:《周易》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我只想说,‘科学’一词是1893年传入中国的,《周易》在两千年前就成书了,并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卢泰说。

  卢泰强调,《周易》中的天是自然的天,包涵日月星辰,不是有意志的天;《周易》中的地是实实在在、承载万物的地;《周易》中的人是社会的人,它教育人要遏恶扬善、顺天修命、与时偕行,倡导与邻为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我研究《周易》20多年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周易》中是没有什么迷信的东西的。《周易》中虽然也提到‘鬼’‘神’,但这里的‘鬼’指的是轨道,代表公转自转,这里的‘神’指的是时间,代表24节气、24小时。”

  

  弘扬《周易》即弘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包括国学大讲堂、百家讲坛等活动、节目亦随之备受民众青睐。对此,有专家指出,国人并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热情,只是一直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视角,视角一旦确立,势必掀起传统文化回归的波澜。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孔子协会会长弓克曾指出,位居群经之首的《周易》内涵博大,奥妙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便已掀起学《周易》、研《周易》、用《周易》的热潮。《周易》虽成书于古代,但时至今日仍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个人修养、家庭建设等领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卢泰指出,《周易》是信息库、思想源,且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上有“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做事上有“见善则迁,有迁则改”,审视自己有“返身修德”,推进社会有“与时偕行”,管理上有“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国家外交上有“保和太和”,等等,就连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出自《周易》。

  “如今社会上许多人打着《周易》的幌子做取名测字的买卖,这实际上与《周易》本身是毫无关联的,与《周易》指导人们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的思想也是相悖的。”卢泰建议,希望学术界的研究者本身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要狭隘地继承祖先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也不要离开考古而做学问。同时,希望社会能用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关注《周易》,媒体也能起到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弘扬《周易》即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