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闲话交友
分身帮工
装备的烦恼
博客
连 载
谁是倡导汉字横写第一人
莫把浓妆欺淡抹
往事
郑邑
2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闲话交友
梅桑榆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1  来源: 郑州日报  
  人若无友,如只身跋涉于沙漠,孤舟航行于大海,不但孤独,而且无助,纵然终于穿过沙漠得见绿洲,渡过大海到达彼岸,那旅途的艰险又向谁诉说,成功的喜悦又有谁来分享?故人生在世,无不希望自己多友。然而,茫茫人海,什么人可以为友,什么样的人才够朋友,人们却说法不一。古人的遗训、今人的感悟,抑或中外名人的经验之谈,足可编一套百卷本的《交友大全》。而其中有些关于交友的“标准”、“条件”、“观点”、“原则”、“教训”等等,已被世人当作经典之言,不刊之论,且坚信不疑地运用之。我于青年时代,也对某些交友之道相信之、奉行之,然而有了一把年纪,有了一堆人生经验之后,细思某些关于交友的言说,却觉得大有问题在焉。

  孔子“毋友不如己者”一语,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不少人奉为交友的“原则”,或者说是衡量一个人够不够朋友的“标杆”,并且把此语理解为“不和才能不如自己的人结交”。贾岛“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的诗句,可以算作对此语的最明确的注释。其实,孔子的原话是:“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在《论语》谈求知修身的《学而》和谈仁义道德志向的《子罕》两章中重复出现,又均有“主忠信”,三字在前,其义显然是说“为人要注重忠诚守信,勿与道德品质不如己者交朋友,有过失不要害怕改正”。而把此语理解成“不和才能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未免断章取义,且是误解。若交友只选择才能、地位、名望等与自己相等或高于己者,那将失去多少值得交往的“主忠信”和有趣的朋友?而若真如贾岛所言,选择朋友如同求师,岂不太累?

  有人主张只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即所谓“同类相从,同气相求”。与志同道合的人结为朋友,在事业上可以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相聚之时,颇多共同语言,当然是一件快事。然而,作为普通人,生活的圈子本就不大,很可能是志同道合者寥寥,甚至于无,只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岂不是把各行各业中值得交往的人排斥在外吗?比如像我这样一个码字者,若仅以写作人为友,岂不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圈子之内吗?杜甫有诗云:“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我赞同诗圣的观点。

  有人声称“不与富贵者交”。出此言者,似乎是一身傲骨,其实却不免流露出心理上的自卑。富贵者,只要不是“不义而富且贵”之人,只要他不是俗不可耐,以富贵骄人,为何不能与其交往?古今之富贵者中,不乏有真知灼见、高情雅致之人,特别是古代一些文学艺术方面的大师,有不少是富贵或曾经富贵过的人物,他们虽然故去千百年,我们仍在读他们的作品,欣赏、学习他们的杰作。若今天有幸遇上此类高人,并且能够与其交往,那真是“三生有幸”!

  有人主张“只交与己有用之人”。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一个好汉三个帮”,能与对自己有用者结为朋友,当然是好事。然而,交友以“有用”为目的,只想着朋友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则很可能变成势利之交。古人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这样的友情往往经不住时间和挫折的考验,因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的朋友并非罕见。何况交友只从“用得着”三字出发,见面所谈,无非利益,又有何情趣可言,又能有多少精神交流的愉悦之感?

  我认为,大凡善良坦诚,有情、有义、有趣,不以“权”、“钱”二字论人高低者,无论是何地位、有无学识、从事何种职业,皆可为友。诤友固然可敬,知友固然可贵,而昵友、狎友、玩友,亦皆可爱也。我们只要敞开自己的心扉,打破种种交友的框框,与人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定然朋友多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