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四十犹惑
在纽约聆听余秋雨
连 载
又见“惊人之语”
向《投名状》致敬
诗人和酒
2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向《投名状》致敬
朱 伟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2  来源: 郑州日报  
  陈可辛导演请我看《投名状》,因那天是周末,周末一般不出家门,于是错过。之后听说这片子主题是兄弟残杀,觉得又是以阴暗为主题,竟无兴趣再看,于是竟错过一月之久。等今天真正看到,也算是对陈导演一个迟到的致敬了。

  之前到处听到对这部电影技术的赞誉,在我看,技术手段其实并非体现在那些气势磅礴场面的调度,这种场面在我看,只要有钱,布置起来已不复杂。我感叹此片的技术,第一是对演员的控制,导演的核心技术当然在控制演员,但这部片子中的三男一女,论戏分,却真从未感到调度到那么出色过。这戏分在沉着之内力,沉着其实最难,所以无论过去靠武艺还是靠情调的,现在都像磁石般立着,完全是石头一样的质感。第二是干净中紧凑又漂亮的节奏,这种节奏水平与此次《色戒》的累赘一比,真正一目了然。冯小刚的《集结号》与它的节奏比,差距也特别明显。第三是色调,那种幽深的调子,那样漂亮的雪与雨。这样残酷,却是极端地回避血腥,不须鲜血梅花,其中居然还有赞美歌凄美的情调。看完此片,真正感觉中国艺术站起来了,黑泽明的模式可以休矣。

  这部片子值得致敬,当然并非因技术,而是因导演的气度,这气度在影片基调上是沉着的雄浑,在情节撩拨中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悲剧的力量绝非伤感与哀怨,兄弟间的杀戮其实只在情节悲剧的表层,背后却是八百敌五千那种淋漓尽致的巨大忠义侠胆。我们老是叹息中国人精神气质萎靡,这部影片是真正让人看到传统价值观,所谓兄弟情长的顶天立地。那悲剧情节并非走向阴谋小人,在我看,李连杰衬托的是刘德华与金城武,即使李连杰的自私权力欲,也是指向了一种强悍精神。这是一部强大精神导致的悲剧,或者说深刻悲剧烘托出的强大精神浩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剧本,听说主要执笔是须兰,一个上海女子,真难得有这样的气势与气度。我觉惟一不足是徐静蕾最后死时的台词,那倒像是一个弱女子的凄伤流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