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旅游餐饮
3  4  
PDF 版
玉凤路上飞来金凤凰
★郑州美食之王
一个时代的美食 一种美食的精神
到“死海” 过个健康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个时代的美食 一种美食的精神
——知青村大酒店董事长周运友访谈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3  来源: 郑州日报  
  在餐饮界,有一家酒店十分有特色,它不仅让每一位顾客有一种到店如到家的亲切感,而且它特有的绿色健康餐饮,让很多老顾客吃后调侃“男人吃了直喊撑,女人吃撑了不想减肥”!它就是知青村地锅城。

  最近,知青村地锅城在花园路和纬五路交叉口新开了一家店,起名“知青村大酒店”。我们“闻香下马”,走进知青村,帮您打探健康美食和知青村老板的创业故事。

  周运友,知青村大酒店董事长,一位经营餐饮企业21年,目前在全国拥有22家连锁店、13家原料生产基地的河南餐饮界知名人士。21年前,在驻马店市解放路东段,一个叫“知青村地锅城”的饭店悄然开业。

  2003年,周运友带着经营餐饮业的成功经验来到了郑州,在关虎屯开了第一家店。从此郑州的街头出现了一家以经营地道农家地锅菜的特色饭店。周运友的到来,让郑州的食客们眼前一亮,因为在这个饭店里,墙上高高悬挂着的是毛主席像,服务员穿的衣服是旧式军装,而饭菜是地道的家乡饭菜。

  本报记者 张梦珂 张 淼

  ★郑州美食之王

  用人品打造菜品

  走进知青村大酒店,让我们耳目一新。比起地锅城,这里的环境更显豪华,连工作人员的着装也有了新的变化。据周运友介绍,知青村大酒店实际上是知青村地锅城的升级版,是知青村地锅城的旗舰店。

  问及如何创业,周运友微笑着讲起了他的创业故事。他说,知青村地锅城是根据上世纪知青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为历史背景创建的。改革开放后,周运友开始了艰苦的创业。那浓浓的知青情结,上山下乡的情景历历在目。他把这种知青情结融入到自己的事业追求中去,最终有了自己的创业灵感:把知青文化与现代饮食文化相结合办一家特色酒店,让食客在品尝美味佳肴之余,触景生情感受往日情怀,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共享,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周运友告诉记者,1987年6月份第一家知青村地锅城在驻马店市开业,直到2003年才来到郑州发展。那时刚来郑州,人生地不熟,就在西关虎屯村用5万元的成本接了一个饭店。其实当时就是一个农家小院,连门头都没有,又赶上“非典”,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他对员工的要求十分严格,板凳、地板都被抹得发亮,在菜品方面十分讲究,为顾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结果别人家都关门了,而知青村地锅城靠口碑的相传却一步步红火起来。到如今,短短几年时间内,知青村地锅城在全国已经有22家加盟店,并且还有20多家有意项加盟。

  “好产品才是营销第一位,知青村地锅城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天然,保证绿色。”周运友微笑着告诉记者,采访中,记者记忆最深的就是他那句“做菜如做人,菜品如人品”的话。周运友是个很低调的人,他从未给自己的酒店做过宣传。酒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口碑相传发展起来。周运友说,他经过近20年的研究,现在基本可以做到所有的菜品从配料、调料,哪怕火候都可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复杂的中餐比火锅或者西餐规范起来难度更大,这里面融入的心血可想而知。

  以菜品铸就辉煌

  周运友倡导绿色产品,健康饮食。那么绿色从何而来?健康又从何而起?周运友介绍,目前在南阳、信阳、新乡、郑州毛庄等地方投资建设了13个绿色生产基地。比如平时顾客吃到的玉米饼的面粉就是由新乡的石磨石碾面粉厂定点供应的。周运友说,虽然没有人监督我们到底是不是绿色产品,但是我们凭良心做事,既然承诺就要兑现,做生意就要讲究诚信。

  目前,知青村地锅城已有“老鳖靠河沿”(玉米饼)、“沫糊”获得“中华名吃”的称号;“三不沾猪蹄”、“杂粮浆豆面条”、“杂粮窝窝头”分别获得“河南名吃”称号。沫糊是结合中原名吃油茶、胡辣汤、豆沫并加入扁豆等6种杂粮配制而成,老少皆益。他强调,扁豆里含有很高的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十分有益,并且扁豆在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知青村地锅城有专门的扁豆生产基地,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虽然扁豆的亩产才几十斤,知青村地锅城依然坚持2元一碗的低价售卖。

  薄山湖松针鱼是点菜率最高的一道菜,是中国淡水鱼里唯一有注册商标的鱼。薄山湖周围的山坡上的马尾松和满山遍野的野菊花把薄山湖的水养得很肥,生长在这里的鲢鱼肉质特别鲜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知青村地锅城自酿酒,这种酒是纯粮食酿造,醇香无比,喝了不上头。周运友承诺,在这里保证顾客吃得放心,喝得舒心。

  在这里吃到的不仅仅是美食

  在知青村大酒店,随处可见毛主席的巨幅照片。伟人毛泽东是周运友最崇拜的人,也是他做企业的精神支柱。这和临颍南街村的村支书王宏斌带领村民致富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周运友和王宏斌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每年至少去南街村和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几次。

  看着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周运友深情地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份感恩的心,并把这种感恩的心融入到对工作和事业的热情中去。”

  周运友说他开这个饭店的主要用意是想让人们回忆一个年代,传递一种精神。新的一年开始了,知青村人有了新的追求目标,在这个食品添加剂泛滥的年代,知青村地锅城却打出了“追求天然,打造绿色美食基地;炒菜只用葱姜蒜”。的口号。

  相信,您在知青村地锅城吃到的不仅仅是美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