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好事官
刘鹗在郑州
11
连 载
盲 道
过贾谊故居
《我的精神自传》
2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刘鹗在郑州
郭增磊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4  来源: 郑州日报  
  刘鹗,字铁云,号老残,祖籍江苏丹徒人。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出生于江苏六合,其父刘成忠为咸丰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顺天府乡试官、开封知府等职。刘鹗在青少年时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道,尤其讨厌八股文,但对水利、天文、音律、医学、训诂等甚是喜爱。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刘成忠病故。为了生计,刘鹗在淮安城开了一家烟草店,不久,因亏损而停业。接着刘鹗到扬州城行医,再遭失败。在母亲、兄长的劝说下,刘鹗不得已赴南京参加乡试,结果落榜。后来刘鹗到上海与友人开办石昌书局,后因官司而倒闭。一连串的挫折之后,刘鹗只得暂时赋闲在家。

  光绪十三年,黄河在河南郑州的石桥段决口,洪水淹没了中牟、祥符、尉氏、陈州府、扶沟、淮阴等十余个府县,直接危及全国的南北漕运。治河的官员虽努力堵口,但收效甚微。一年之后,决口仍久堵不合。

  赋闲在家的刘鹗闻讯后,怀着“拯斯民于水火”的愿望,毅然来到郑州。刘鹗认真地查看了堵口情况后,便去拜谒河道总督吴大澄。刘鹗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结果和多年研究水利的成果,并引用历代治水专家王景、潘季训、靳辅的经验,大胆地向吴大澄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治水、堵口方案。抱着无所谓态度的吴大澄不禁被刘鹗的方案所折服。吴大澄便把刘鹗的建议向上呈报给朝廷,不久即获得恩准。

  为了更好地实施自己的方案,进而早日堵口。刘鹗穿着一身短衣亲自上堤指导施工细节,并与河工们一起劳作,风雨无阻。此举感动了众人,一时被传为佳话。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决口终于在光绪十四年年底被堵合。

  刘鹗因堵口有功被吴大澄举荐为道员,不久又被任命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河图局提调官,负责测绘三省的黄河图。从此,刘鹗声名鹊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一步跃为闻名全国的堵口专家、治河官员。

  后来,因刘鹗在郑州一带治理黄河成绩很大,山东巡抚张曜慕名特调刘鹗赴山东,以五品知府衔督办山东省河务。几年后,又保送刘鹗到总理衙门任职。

  刘鹗因在清廷不得志,后弃官从商。曾经营绅兴织布厂、海北精盐公司、蒸汽织布机厂等企业,但皆以失败而告终。不过,刘鹗在文化领域却成绩斐然:他曾收集甲骨文5000片,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创作了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