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戏曲杂思
蜗居
春节的由来
图片说明
不能扭曲了牺牲精神
货币战争
图片说明
万年创建历法说
春节古诗(一)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大家小品
戏曲杂思
钱世明
中原网  日期: 2008-02-03  来源: 郑州日报  
  北方昆曲剧院,在新建的首都博物馆开设过介绍昆曲知识的讲座,这是好事。昆曲、京剧院团到大学里为学生演出,这是好事。好就好在向今人——特别是向今之青年文化人——传播民族优秀传统艺术及其理论。我倒以为结合艺术形式(戏曲、书法、国画、剪纸……)的展示,讲授艺术理论更要紧!昔年,一次和钱钟书先生聊到文艺理论时,钱钟书说:“迄今为止,西方文艺理论没有超出中国古典文论。”我立即应和说了句:“您这话,我举双手赞成!”文艺理论是文艺创作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转又对文艺创作起指导、开示、启发之功。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从其总体性的审美特征上说是因象见意的。玩其象,知其意,意在象中,形、神一体。《周易》:“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象’也者,像此者也。”戏曲表演,以昆曲、京剧为代表而观之,一举一动的所有身段,都不是现实生活实相,而是像生活实相的“象!”一旦写实,其美学个性必遭损害!其艺术形式的特征也必随之而受损害!今之戏曲舞台上轻忽了演员的表演,加强了灯光、布景的添设,实在是误谬。如此做,非但有损戏曲艺术的表现特征,且加重了排戏的成本。大型布景的搬运、组装,还实际上影响了戏曲演出——哪找那么多有高级音、光设备的剧场啊?一出新戏,因演出场所条件所限,不能到各地的小型剧场去演,如何广泛传播,使爱看戏、想看这戏的人都能看到?到外地演出,一出戏的景片子就一卡车拉不完,运输费不也得增加了?

  戏曲的导演、主演们是不是应认真读读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啊?西方现代派的一些话剧的舞台上,倒是趋向简洁、抽象了!倒是与传统戏曲舞台上设置简单的“象其物宜”的砌末子相近了!既然要把戏曲表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就勿损其形,保留其“原汁原味”,庶几可使后人知其面目了,你随心所欲把它杂交变种了,它还能叫遗产吗?这实应该学习文物的保管法规——整旧如旧!即便是新编的戏,既还叫它“京剧”、“昆曲”等旧称,还是存其原相好。

  想看戏的中、老年人多谓“戏票太贵”。这票贵的原因当与排戏的成本高相关吧?又谓“现在没好角儿,没好戏。”这应与时下许多新编排的戏,背离民族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有关吧?与违背观众对戏曲的审美趣味有关吧?

  重新构建戏曲的受众群体,是振兴戏曲的要务!现今供人娱乐、欣赏的艺术品种比过去多多了,这是事实。以京剧为言,要再现四大名旦的剧场观众——掏自己腰包的钱买票看戏者——踊跃的盛况是不易的了,或许是不可能再有的了!虽则如此,要使戏曲活下去,还得有信心地去培养新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50多年前,我上初中时,学生会就经常组织同学们包场看京剧,许多中学、中专、大专院校,当时都有京剧组,学戏、演戏。今之学校能否还组建由师生构成的课外戏曲活动小组呢?听说有的大学里有,而中学里是否也有,不得而知了。如果小学、中学能组织学生们看戏,培养学生们从少年时就对戏曲有兴趣,当非难办之事。戏曲是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故此,在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授是关键。青少年们懂得了民族优秀文艺之美,必爱之;有了对其审美的能力,必赏之。如此,何愁戏曲不兴?北京有几家少年宫都开设有京剧组、昆曲班,培养了许多少年戏曲人才,真是大好事!

  总之一句话:一定得构建新的买票进剧场看戏的戏曲观众群体!有这样的群体的支持,戏曲中兴有望!仍以京剧为言,听录音,照曲谱,学拉学唱上几段,以京剧唱段为自娱自乐的工具者(这些人很多是不买票去听戏的)再多,也无助于京剧的真正振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