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图片说明
蜗居
图片说明
货币战争
漫话过年的“年”
春节古诗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老家舞狮
广武“鸿沟”大葱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漫话过年的“年”
陈永坤
中原网  日期: 2008-02-04  来源: 郑州日报  
  我国历史悠久,是天文历法最早发达的国家,夏、商时采用太阳历,将一年的头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月的第一天称元旦。虽说元旦的起始古代历朝不统一,但元旦都称为“年”,这里的“年”是个时间概念,继往开来。那么“年”是怎么起源的呢?据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这说明到了周朝才开始叫做“年”。后来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曾改年为载。唐肃宗三载(公元758年)又改载为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实行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日称元旦,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考古学家认为“年”的基本概念,大约是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的,而它的概念初义来自农业。“年”字原是“稔”字的初文,是谷熟丰稔的意思,《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所谓“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穗成熟的样子。另外《说文解字》也云:“年”,谷熟也。这样,“年”就曾为庆贺丰收喜悦的意思。在南方,农民把上茬收获到下茬收获作为一年;在牧区,牧民把牛羊吃的牧草的一荣一枯定为一年;在海区,渔民把每次捕获季节性的海鱼视为一年。我国台湾的高山族人,就曾把粟之收获当做“年”,而东北赫哲族人则以捕到大马哈鱼为“年”。这也可以作为汉民族“年”字含义的旁证。

  但在民间传说中,“年”又成为了另一种意思了。在太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有一种野兽就叫“年”。“年”以百兽为食,到了严冬就下山骚扰,猎食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家门口,恰巧这户人家穿着红衣,点着竹子取暖,燃烧的竹子啪啪爆响,“年”吓得掉头鼠窜。大家便仿这户人家的做法,把“年”驱赶出去,于是这天的凌晨就称“年”。到了后来就形成了用贴对联代替穿红衣,用鞭炮取代爆竹的风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