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今岁春节情更暖
守岁诗话
连 载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熬年守岁
羑里城感怀
36
21
近代郑州的习俗变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守岁诗话
陈永坤
中原网  日期: 2008-02-06  来源: 郑州日报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都有守岁的习俗。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句,如今品赏起来,仍然十分真切感人。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点起明亮的蜡烛,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守岁,“守岁家家夜未眠,相思哪得梦魂来”,这是孟浩然对人们彻夜不眠相思萦绕的描述。唐代刘长卿诗:“春衣拭稚子,寿酒劝蓑翁。”宋代苏轼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歌哗。”将聊夕守岁的情景,欢聚守岁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明代戴复古《除夜》诗云:“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明代沈明有诗:“分岁酒阐扶醉起,阖门一夜齐欢喜。”则写岁月更替、冬去春来的美妙。

  除夕良宵不能与家人团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了。唐代白居易《客中守岁》诗云:“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唐代诗人高适在《除夕作》诗中黯然神伤:“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明代袁凯咏道:“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去,为客年岁长……一杯柏叶酒,未故泪千行。”孤凄悲凉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历史上有一个叫席振起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首别开生面的守岁诗:“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烛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今夜惜年华。”此诗一反俗套,作者在诗中检讨自己,实在少见。检讨之后,又精神振奋,更是难能可贵。

  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守岁》诗颇富哲理,其末四句云:“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头一句就很有辩证法,一个“恐”字,道破了不苟活的态度。我们读了,仍然为之一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