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1日,消防人员向崇礼门门楼浇水灭火。 新华社发 |
|
韩国首尔警方12日说,11日抓获的蔡姓嫌疑人承认自己纵火焚毁了韩国“第一号国宝”崇礼门。这名70岁男子有纵火前科,作案前曾两次到崇礼门踩点。
崇礼门毁于大火,韩国陷入一片悲伤低落之中,韩国媒体严厉批评政府文物保护方面存在失职。首尔市长吴世勋12日向国民致歉。
纵火只为报复社会
韩国首尔南大门警察署依目击者描述,11日晚在京畿道江华岛抓捕一名70岁蔡姓男子并连夜展开审讯。
首尔警察厅12日说,蔡某供认自己纵火焚烧了崇礼门,交代了作案动机和过程。
这并非蔡某第一次纵火焚烧古建筑。2006年4月,蔡某在首尔另一处古迹昌庆宫文政殿内纵火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蔡某交代说,两次焚烧古迹的动机均为报复社会泄愤。
悲愤民众责问政府
崇礼门纵火案发生后,悲伤哀痛的情绪弥漫于韩国社会。不少市民在变成废墟的崇礼门前失声痛哭,一些民众向崇礼门献花表达哀思,更有大量市民通过网络留言表达对当局管理疏漏的不满。
许多市民11日下午自发来到崇礼门前,向焚毁的大门献花。崇礼门周边警戒线周围摆满了象征“哀悼”的菊花和百合花。一名市民在花篮缎带上写道:“没有保护好祖先的遗产,非常抱歉。”
痛心之余,对政府管理疏忽的责问声也逐渐强大。大学生卞仁秀接受《朝鲜日报》采访时不满地说:“领取国民税金的公务员们到底在做什么?”
市长道歉反思疏漏
火灾发生后,多家韩国媒体将反思管理疏漏作为报道重点,集中探讨文物、消防部门在防灾救灾方面的不足。
《朝鲜日报》说,韩国消防部门当前使用的文化遗产灭火指导材料过于简单,没有就木制古建筑灭火施救、喷水方式和位置、余火清理等关键问题作出清晰说明,致使消防人员来到火灾现场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不仅延误灭火时机,还一度作出大火基本扑灭的错误判断。
首尔市长吴世勋12日向民众公开道歉。他说:“(首尔市政府)未能尽全力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资源,对此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后将竭尽所能,复原文化遗产。”
文化财厅厅长辞职
韩国政府文化财厅厅长俞弘濬12日说,他已向韩国总统卢武铉递交辞呈,以对崇礼门被烧毁一事承担相应责任。
俞弘濬当天在记者见面会上说,有关方面将调查崇礼门火灾发生的原因和灭火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并对有关责任人加以追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他说,一号国宝崇礼门被烧毁一事必须有人来承担责任,他作为文化财厅厅长决定为此承担责任而辞职。
(综合新华社电)
韩国头号国宝崇礼门
韩国第一号国宝崇礼门10日失火,城门楼阁11日凌晨发生严重坍塌。以下是崇礼门的相关情况。
崇礼门地处韩国首都首尔中区,是当地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它始建于1395年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时期,1398年建成。600多年来,崇礼门经过数次翻修改建,现存古迹改建于1447年朝鲜王朝世宗时期。它最近一次接受大规模翻修是在1961年至1963年。
崇礼门是古时汉城(今首尔)8座城门中的正门,位于汉城南端,因此也被称作“南大门”。据历史记载,明朝使臣黄俨1406年出使朝鲜王朝。他前往罗州地区后返回汉城,“百官在崇礼门外迎接”。
崇礼门保存了韩国古城墙建筑的典型特征,下端为石质城门洞,上层为木质结构楼阁。1962年12月,崇礼门被指定为韩国“第一号国宝”。将重要历史文物或古迹按阿拉伯数字编号,是韩国文化遗产部门实施文物管理的方法之一。
2005年5月,崇礼门周围广场建成。2006年3月3日起,崇礼门中央正门虹霓门正式对大众开放。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