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史海拾珠
3  4  
PDF 版
邓小平拍板建饭店
张作霖迷信为子合婚
张居正用人实在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美女老了是一种罪过
愚钝的力量
乡村教师
其实,我多么依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邓小平拍板建饭店

中原网  日期: 2008-02-15  来源: 郑州日报  
  游客住宿难惊动中南海

  1978年底,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成立。主管侨务、旅游和外事等工作的廖承志亲自点将,任命爱国侨领、全国政协副主席庄希泉的儿子庄炎林为副局长,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筹建旅游饭店。

  为什么要建旅游饭店呢?廖承志向庄炎林讲了个中缘由。

  随着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相继出台,来华旅游观光的人员与日俱增。但首都北京,此时仅有七家涉外饭店,达到接待标准的床位仅一千张左右,而且基础设施、服务态度、管理水平都与国外的星级宾馆相距甚远。庞大的旅游大军令北京的接待单位措手不及。住宿难,则势必减少来华人数;来华人数少,则创汇效益低,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这显然与邓小平强调的“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的精神相违背。

  可另一个矛盾是,国家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来建旅游饭店。而归国旅游观光的华人华侨中,多有豪商巨贾,手中掌握着大量游资,且有意在国内投资。

  游客住宿成了令人头疼的大问题,也惊动了中南海。邓小平发话说:“外资建旅馆可以干嘛!”

  被说成是阶级立场问题

  消息宣布后,引起国内强烈震动,赞同、反对、怀疑、观望,众说纷纭。但更多的是反对声:“建合资饭店?与外国资本家联盟一起赚中国人民的钱?那还了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这是阶级立场问题!”廖承志把庄炎林叫到办公室,说:“炎林啊,我这个后台,可不是只给你出难题的啊!我给你介绍一个合作伙伴……”

  廖承志介绍的人叫陈宣远,早年在上海圣约翰中学读书,后来到美国定居,在美国设计并建造过旅馆,如今拥有美国四家假日大饭店和一个建筑事务所,在饭店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方面颇有经验。

  廖承志坦荡地告诉庄炎林:“陈宣远是我的远房表亲,他的为人我了解,他有好想法,举贤不避亲。当然,我只介绍,决不插手具体事情,你们自己去谈。”

  谈判进展很顺利。当陈宣远了解到以往谈判中,中方皆因有人怕吃亏而未成功时,他毅然作出重大让步:“我看这样,我们拟定合资方案,要按能让国内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条件来办,尽快在北京办成中国第一家合资饭店。”

  由于当时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议定:双方各投资一千万美元建设建国饭店,饭店共五百二十八间客房,其中外方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权,中方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双方合作十年,十年后,中方只需花一美元,就可购下外方所有股权,也就是说中方十年后完全拥有饭店。既然陈宣远诚心为国家作贡献,愿意在十年后送祖国一个饭店,为什么还要中方花一美元购买呢?这区区一美元用意何在?陈宣远带来的美国律师道出其中奥妙:“按照美国的法律,在国外投资是不能送的,白送就是违法,但可以卖,至于多少钱则没有规定,是一千万还是一美元由业主说了算。”

  最高决策层力主开工

  1979年6月7日,庄炎林签发了旅游总局送呈国务院的一份报告。为此,国务院专门召开办公会议讨论。反对方认为:建国饭店经营二十二年后,离还清从汇丰银行借贷的两千万美元的本息,还差两万美元。庄炎林则认为快则六七年,慢则八九年,能够全部还清本息。

  会议没有结果,只好将双方观点和截然相反的分析,上报最高决策层。邓小平态度鲜明,批示:要旅游,就必须建造足够的上档次的旅游饭店。陈云、李先念等一批元老级人物相继过目,也力主上马开工。

  不想问题又来了,所选地址后面是国务院某部委的宿舍区,居民不同意,告状说挡了他们的阳光。建国饭店破土动工后,宿舍区的一些干部子弟叫嚷:在这儿盖房,既“扰民”,又影响风水。于是,工地上白天竖起的篱笆,晚上就有“地下工作者”秘密破坏,工程无法进行下去。廖承志叫庄炎林立即起草一份报告送报中央。

  邓小平看完庄炎林拟就的报告,也不说话,只在上面批示了十一个大字,当即就让秘书传下去。立竿见影,工地上的“地下工作者”很快就消失了。这十一个产生了巨大效果的是些什么字呢?翻开当年的档案,只见上面赫然写着:有理也不得取闹,何况无理?!

  建国饭店破除重重阻力,于 1982年4月顺利竣工。四年多后,连本带息还清了全部贷款,以不争的事实印证了当年庄炎林的期望:“外方能赚钱,我们赚得更多。”

  (摘自《同舟共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