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古道秋风
郑州
为路上的人祝福
连 载
绿城
《男左女右》
贾谦益烈士墓
大师的开场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古道秋风
韩振远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1  来源: 郑州日报  
  一样是在走路,踏在古道上的感觉大不相同,像踩在历史的脊梁骨上,有种苍凉感。一步步走过,像在丈量历史的长度。不远处的高速公路上,各种车辆风驰电掣,告诉我现在已不是在古道上行走的岁月,来到这里只是一种体验。

  荒草萋萋,乱石狰狞,秋天的阳光下,古道宁静而又平和地躺在山坡上,一脚踏上去,像惊醒了一位柳敬亭般的说书人,或慷慨激昂,或悲情忧伤,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开大阖,一幕幕话剧一样,把人的思绪带到从前。

  每一条古道都承载过辉煌,也都承载过苦难。车辚辚马啸啸时,古道给人的感觉是威猛有力,心戚戚路难行时,古道给人的感觉则是哀婉忧伤。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杀虎口旁,至今特意保留着一段古道。当年康熙征讨葛尔丹时,清廷大军走的就是这条路。去年,我从那里走过,只见四周烽火台高耸,远处的长城沿着山峦盘绕,清晰可见,踏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心也跟着怦怦跳,仿佛看到了遍地的烽烟和不息的厮杀。这条古道又是明清之际山西汉子走西口的必经之路。告别妻儿老小,走到这里,跨过杀虎口,一路风餐露宿的山西汉子,就真正到了口外。那时的心情,是凄凄惶惶,还是踌躇满志,已不得而知。如今再走上去,感到的却只有悲伤,四周好像响着《走西口》那忧伤的曲调,寒鸦乱飞,枯树凋零,漫漫黄沙中,一个精疲力竭的汉子一步一回首,渐渐消失在古道的另一端。

  古道是有个性的,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尽管经历过磨难,有过喜怒哀乐,最终留给后人的还是他个性中最突出的一面。前些天,在晚秋夕阳中,我踏上了河南灵宝的函谷古道。从走近函谷关口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这条古道的个性,尽管这里也曾经历过秦末楚汉相争时的战马嘶鸣,有过齐国公子孟尝君领着那帮鸡鸣狗盗之徒怆皇逃窜的匆匆脚步,但让人感受更深的分明是一股飘逸在路上的神秘之气。古道从一条峡谷中穿过,宽不过二三米,连接着长安与洛阳,其战略意义不亚于今天的京沪高速。当年,不知多少帝王将相从这里走过,让人记住的,却是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那一刻,浑身飘逸着仙气的老子仿佛正骑着青牛,缓缓从古道一端走来。

  更多的古道,让人感受到的则是沉重。中条山间的虞坂古道,据说是大禹所开,距今已有4000多年,早就苍老得皱纹满面。深秋时节走上去,两面山上一片萧条,野草枯萎,黄叶飘零,脚下山路崎岖蜿蜒,陡峭难行,石板上的车辙印足足有半尺深。这是一条运盐古道,相传,伯乐所相的千里马就是在这条道上拉盐车上太行,“啼申膝折,尾湛胕溃”,当年,不知有多少脚夫赶着盐车从这里艰难跋涉。如今,走在上面,只觉得高低不平的古道,仍然是一脸苦楚,仿佛那沉重的盐车依然在路面上隆隆碾过。这条古道形势险峻,早已荒废多年,寥无人迹,每至峰回路转处,还是让人担心,会突然一声呼啸,窜出一彪强梁来,大喊留下买路钱。其实,春秋之际,确曾有人买过这条路,史称“假道伐虢”,买路的人是晋献公,买路钱是晋国的国宝棘璧屈马,换来的是虢、虞两国的灭亡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教训。古道无辜,如今,这条古道伴着那位贪心的虞国国君,被屈辱地记在了史籍中,再从路上走过时,所看到的古道已是满面委屈。

  古道静静地躺着,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又曲曲折折地通向历史的另一端,山峦,残阳,异石,古树,只是个见证,曾经往来的行人无论是伟大,还是平凡,都已经成为过去,留下的古道已不在乎再踏上去的脚步是轻快还是沉重。我也没有必要再在这古道上沿着前人的脚印走下去,过上一会儿,我还要再踏上那边的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地赶自己的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