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网上民声”:畅通群众诉求新渠道
小学校园里的 “民主”与“腐败”
唢呐“吹”出幸福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网上民声”:畅通群众诉求新渠道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2  来源: 郑州日报  
烟台山下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利用网络媒体快捷、开放、互动的优势,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依托胶东在线网站,率先开办“网上民声”,让群众不出门、不进机关在网上就能办成事,有效畅通了群众诉求,开辟了“网上信访”的新渠道,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和充分信任。

  

  “网上民声”为民“言声”

  

  2007年11月初,因城市建设需要,烟台市临时启用火车过渡站。由于过渡站周边空间有限,加上人流、车流集中,个别出租车、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导致周边道路拥堵不堪,成为“网上民声”反映的热点。

  此事立即引起烟台市政府主管领导的重视。烟台公安、建设、交通等部门迅速察看现场,短短几天时间内,采取新辟停车场、加大对出租车和周边治安管理等措施,使道路很快恢复通畅,市民纷纷叫好。

  2003年5月,烟台胶东在线网站在国内网络媒体率先创办“网上民声”栏目,将各政府部门的职责、政策、办事程序、办公信息等向市民公开,受理市民投诉,接受市民监督。

  记者登录胶东在线“网上民声”栏目,将想要反映的问题简单概括,并附上联系方式,最后选择对应的政府部门,投诉和建议就直接发送给了具体部门。

  记者在“网上民声”上看到,小到住户停电、自来水管道漏水,大到房屋拆迁、社会保障、城市规划等,涵盖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所有民生问题。

  如果对部门回复不满意,市民可连续发问,直到促进问题解决。烟台居民赵新军2006年下岗失业,连续9次上网发帖给劳动部门,请求帮助落实就业单位。烟台劳动部门不厌其烦地帮助查询相关信息,终于协助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胶东在线总编辑邓兆安告诉记者,为引导群众理性反映问题,网站严格实施问题逐条审核制度,对宜于公开的直接发到网上;对敏感问题则转发到相关部门内部信箱,待问题核实解决后再予以公开,从而避免出现恶意攻击等言论,使“网上民声”可防可控。

  烟台市广播电视局纪委书记马荆海认为,与传统方式相比,“网上民声”具有方便、快捷、开放、透明等特点,传播快、效率高,节约人力和物力,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烟台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李浩生说,通过“网上民声”搭建的网上对话平台,党委政府能及时、直接地听到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减少了中间环节,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在最短时间内答复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起到了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的作用。

  截至目前,烟台“网上民声”已累计收到群众问题反映18万多条,平均每天200条以上,其中报送政府部门的舆情反映2.2万条,回复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为群众及时解决了大量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紧箍咒”

  促政府转变工作作风

  

  烟台市对“网上民声”实行定向解答、限时回复、限期解决,确保群众大事小事无遗漏,既转变了政府工作作风,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为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烟台实行“三张单子”管理制度。即对回复不及时、回复质量有问题的单位,下发“网上回复督办单”,督促其及时解决;每月编发“网上民声回复及办理情况通报单”,以文件形式下发到直属和局属各单位;对重大事件、热点难点问题和有影响的建议,当日填报“热点、难点问题领导批办单”,向有关领导汇报。

  烟台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宫钦强专门负责本单位的“网上民声”回复。“每天早上8点钟一到办公室,我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群众留言。根据规定,对所有群众意见都要在3天内回复,我们的压力比以前大多了。”宫钦强说。

  为对政府部门形成约束力,烟台建立“网上民声”督促考核制度。李浩生介绍,市委机关建设办公室对各部门的回复率、满意度等情况,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小结、一季一通报,并将结果作为每年“万人评机关”“万人评窗口”的重要依据,给各部门戴上了民生“紧箍咒”。

  借助网络技术优势,市民可对部门回复做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并由程序自动生成“满意度排行”。记者在胶东在线网站看到,2007年11月,烟台市法制办、司法局等10余个部门因回复率达到100%排在最前面,工商银行、新奥燃气公司等个别单位因回复率低被直接通报。

  如今,“网上民声”交流部门每天都安排专人定时下载网上问题,分发给各科室和所属单位处理,处理结果由分管领导签批后上网回复,形成“接收-转达-批复-落实-回复”一整套运行体系,使回复群众问题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日常性工作。

  烟台市交通局党委副书记杨培臻说,“网上民声”“逼”着部门决策“眼光”向下。市民反映的问题都挂在网上,千万双眼睛在盯着,要求部门决策更加关注民生。如公交线路调整等群众意见,甚至直接成了局长办公会的研究议题。

  对话部门在感受“网上民声”压力的同时,也从中受益。烟台市地税局先后采纳了纳税人收结专人制、确保纳税人随时随地交税等8条群众建议,既方便了纳税人,又促进了税收征管。

  目前,烟台市参与“网上民声”的部门由最初的28个,增加到现在的94个,几乎涵盖所有政府部门以及中央、省属驻烟的热点“窗口”单位,并延伸到各县市区,成为一条重要的舆情收集渠道。

  

  畅通“网上信访”新渠道

  

  在改善民生的同时,“网上民声”有效畅通了“网上信访”渠道,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减震器”和“稳定器”。

  位于烟台城郊的魁玉路,是连接付家村、刘家村等5个村的村路。付家村村委会主任付世勇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不少重型货车为了逃避公路收费,频频从这条路经过,结果路面被压得坑坑洼洼,弄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的村民为了阻止车辆通行,甚至将路拦起来,并进行上访,从而引发矛盾。

  接到村民在“网上民声”的反映后,烟台市交通局立即着手调查核实,并积极争取“村村通”政策。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近两公里长的魁玉路东段近日正式通车。记者看到,铺上柏油路的魁玉路两旁干净整洁,交通方便了,环境也改观了。

  烟台市信访局副局长孙国斌说,传统问题反映渠道由于受时间、空间限制,使一些敏感问题得不到迅速解决,容易激化矛盾,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网上民声”开辟了“网上信访”的新渠道。

  李浩生认为,百姓诉求渠道越多,对信访案件的分流就越多。“网上民声”让百姓与部门在网上直接对话并解决问题,无形当中前移了“信访关口”,大大减少了群众实地上访的案件数量。

  曾在“网上民声”发帖反映问题的烟台市民纪军毅感言:“过去办个事来回跑部门,现在大事小事不出门,在网上就直接办了,谁还跑到政府门前去上访。”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认为,“网上民声”拓宽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渠道,既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又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政府部门更能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广纳民言,关注民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近年来,烟台市信访总量持续下降。2006年,全市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9.3%,其中到市级上访案件下降53%,集体上访案件下降10.1%。2007年前10个月,全市信访总量下降了10.8%。                 据新华社

  烟台“网上信访”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和充分信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