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家装
3  4  
PDF 版
春风吹涨
初春装修 如何选材
国台酒的背景
酒市春潮急
张万江:锐变的儒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张万江:锐变的儒商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2  来源: 郑州日报  
  人物专访

  所有经历过坎坷的成功人士,精气神大概都是雷同的,所谓隐、忍、包容、虚怀若谷、坚忍不拔集萃一身,多是这类人的写照。刚刚踏入中年门槛的张万江,正是如此。

  从离开学校到如今不长不短的日子,阅历中浓缩了多重多维的岁月线头,这些线头,每抽一根出来都是张万江人生的一个侧面抑或一段华彩,当然,其中也不乏失败、苦痛。但是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在万象纷纭中掩藏的惟一主脉,则是那种不怕苦不服输不退步的坚韧气魄。现在,他从披坚执锐的商海潮头退隐于经三路财富广场那一洼修身养性的理疗会所内,丝竹、流水、淡淡草药香织就的氤氲,如桃花源头一般,硬生生地在繁滟深处辟出一簇悠悠处所。开门纳客,闭门养心,万江在这里淡定从容襟怀坦白地和来宾聊养生,谈家国。

  尽管此前张万江有很多人生角色的转换,但是对于全身心地投入服务型的休闲产业,他则称此次锐变为“二度创业”,这种心志,从其1000平米的服务面积每一寸的匠心修饰来透视,并非妄言。角色在变,求索奉献的精神没有变,他要在这里度造一个成功人士的健康加油站,一个亚健康人群的桃花源。

  万江早年求学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春风得意地进入省外贸系统,外贸形势看好的时候,人尽其才,好学上进兼备独立性格的他,从一般工作人员迅速闯关夺隘,不到几年工夫,做到了所在公司的高管层。这一段时光的历练,使他对问题、对人生、对奉献都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看法,这也为他日后从事各种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心理基础。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外贸系统落日西山,危局已非个别杠鼎级人物所能力挽,张万江自此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他先后和一些大运营商联手从事过通信工程,和公安系统合作从事过网上印章鉴定等业务。赚过大钱,也有过投资得不到回报的尴尬。

  朋友和家人眼中的张万江儒雅、睿智、机辩,除了起初对他放弃安置独自创业的那个时段不够理解外,大家很快又重新喜欢并尊重上这位有虎气的青年了,大家尽其所能地从各个方面关注他、支持他、爱护他。2004年,一位当年的同事提示说,某种新奇特效药当时在河南市场还未推开,应该把总代理权拿来试一把!深谙商务贸易之道的万江,缜密考察后,很快投资了这个项目。

  这种新奇特效药为很多患者带来福气,万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广结善缘,交上不少新朋友,在和这些来自不同行当的新朋友交流中,细心的他发现了新问题和新商机。当时他接触到许多中青年成功人士,因为多年的奔波操劳,普遍有心力不济、精神紧张、头发脱落、头晕耳鸣等现象,这些非器质性病变的现象在医院诊断不出病兆(而且在惯例上,除非非常不舒服,一般人是不愿意到医院的),但是在现实中却成为某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在此前后,王均瑶、傅彪、高秀敏、侯跃文等商界、演艺界精英的猝然离世,更加说明成功人士保健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在医学上称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是对人体的慢性腐蚀。万江隐隐地从中感觉到了新商机,他去咨询权威的中医大夫,知道对上述那些现象,解决的办法还是要从传统中医养生秘笈中寻取根脉,通过中药熏蒸、足疗、整脊等方法使人体的各个脏器生物信息紊乱恢复到正常,使亚健康状态得到解除。

  喜好古文并略稍通医理的万江仔细地翻阅了药典,令其兴奋地是,这些想法上溯到唐代早有共鸣之音,一部由司马承祯著述的《天隐子》从养生、保健、长寿等八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成功人士保健要诀。阅读完这部书录,他马上把自己的理疗会所定名为“天隐子亚健康保健会所”。

  自此,天隐子亚健康保健会所承袭了古典养生文化的精髓,并由此进化,在服务设施上融合了现代高科技的蒸浴手法,进行人文性调整,仅腿部蒸疗桶一个细节的修缮变化,就颇具匠心。不仅如此,还从医疗系统借鉴了电脑中频电体控整体蒸床疗法,往常只有确症病人在医院借助这种仪器驱赶病痛,现在启用于亚健康人士身上,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还人真实的健康状态。

  如今,“天隐子”已经具备蒸疗、足疗、按摩保健、整脊推拿四大项的18个子项的理疗能力。张万江坦言,作为原来从事外贸、工程承包等行当嬗变而来的服务业商人,他自身还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但是路在人走,事在人为,前行之中,既免不了同业的相帮,也要有团队对业务的不断提高,更重要的,还是要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创业要诀,这包括会所服务的软硬实力,当那些成功人士在温馨备至的环境中摒弃杂念,静心调养后在这里得到了真健康,那时,商人赚钱的乐趣似乎已经退居其次了。

  ——记张万江和天隐子亚健康理疗会所

  本报记者 王见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