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欢声笑语满街乡 六县群众闹元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欢声笑语满街乡 六县群众闹元宵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2  来源: 郑州日报  
  巩义:

  瑞狮劲舞迎新春

  本报讯(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杨梦君)喜庆的锣鼓,激荡春天的脚步;绽放的笑脸,挥洒幸福的气息。2月21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传统的元宵佳节。这两天,富裕起来的巩义市农民举办多姿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来尽情抒发鼠年新春的祝福和对新农村建设的赞美。

  昨日上午9时,竹林镇文艺汇演便在喜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拉开了帷幕。竹园村的十二架雄狮时而排成一行,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舞狮周围表演的排鼓、盘鼓、大鼓,阵容庞大,激越的鼓声充分表现了竹林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

  地税所杂技团表演的各种高难度动作,令围观群众耳目一新,工商所表演的舞蹈《开门红》和顺河街表演的大秧歌、犟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镇北街表演了秧歌、猪八戒、八仙过海,猪八戒的大耳朵逗得一个小孩非要去拽。

  与此同时,在巩义市大峪沟镇文化广场 上,来自大峪沟镇各村和企业的22个文艺团队,竞相亮相。铿锵的锣鼓,欢快的秧歌,精彩的舞狮,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条条旱船一路乘风破浪,红腰鼓擂响了大峪沟人民奔小康的鼓点,大秧歌扭出了大峪沟镇大地喜迎春天的豪迈,飞腾起舞的巨龙雄狮、铿锵有力的锣鼓、欢乐喜庆的腰鼓秧歌,使表演现场热闹非凡,一派喜庆气氛。

  红红火火的鼓声,红红火火的舞姿,红红火火的日子。竹园村一位敲盘鼓的大妈兴奋地说:“俺觉得这喜庆的鼓声,就是奔向小康社会的号角!镇里组织文艺汇演,年年群众都特别想看,我们敲着鼓心里可高兴,特别有劲!

  欢庆锣鼓震天响。

  本报记者 许大桥 通讯员 朱星伟 摄

  登封市民和外地游客把嵩山广场和少林大道两个文艺汇演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晓 慧 摄

  登封:

  民间拳师展绝活

  本报讯(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晓 慧 银 锋) 昨日,登封市在嵩山广场和少林大道上,举行大型民间文艺汇演,来自该市十六个乡(镇)、区、办事处的20余支杂糅传统少林武术的舞狮、舞龙、舞虎、猩猩怪等民间文艺表演团队,各展绝活。还有许多民间著名拳师亲自出山,演练难得一见的正宗传统少林武术。

  传统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在登封被称为玩“社”,因该市民间自古习武风气浓厚,舞狮、舞龙、舞虎、猩猩怪等“武社”独具特色。猩猩怪则为登封独有,主要形式就是民间拳师演练传统少林武术套路,或和扮成大猩猩的拳师相互对练。

  上午8时许,来自各乡(镇)、区、街道办事处的民间艺术表演代表队纷纷亮出各自的绝活,舞狮、扭秧歌、闹歌、盘鼓、抬花轿、骑毛驴、花篮舞……表演者个个精神抖擞,把酝酿一年的欢乐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地的市民和游客早早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把嵩山广场和少林大道两个文艺汇演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最富有特色的,是那精彩的舞狮表演,伴随着当地著名的少林功夫动作,雄狮被舞得摇头摆尾上下翻飞。时而腾空,时而低旋,时而攀爬,时而伸展,恰如一头头练了神功的狮子。而来自颍河路居委会代表队的盘鼓猩猩怪表演,更是引起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此次民间文艺汇演,共有28个表演队参加,近千名演员,其中最小的演员仅有两岁。

  猜谜活动深受民众喜爱。

  本报记者 梁 晓 赵文静 摄

  荥阳:绚丽焰火激情绽放

  本报讯(记者 谢庆 通讯员 赵希金 李建文)昨晚, 68组16396枚绚丽多彩的焰火点亮荥阳夜空,规模空前的焰火晚会喜庆元宵佳节,庆祝荥阳人民在跨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新成就。焰火晚会把荥阳新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正月初三开始,荥阳举办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书画展、“文化大索城”广场系列活动、文化下乡巡回演出、万人民间文艺计生大宣传和老年运动会等同时上演。在“文化大索城”广场系列活动中,戏曲、文艺晚会、盘鼓大赛、狮舞大赛、业余戏曲大赛等精彩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荥阳市还邀请省、郑州市艺术家参加演出,丰富节目内容。荥阳人民广播电台、荥阳电视台、荥阳有线电视台开展了优秀广播剧、影视剧展播活动。今年是奥动年,荥阳还特意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动同行”体育活动。

  在现场与群众一起观看焰火晚会的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告诉记者,这几年荥阳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荥阳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荥阳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举办大规模的系列文化活动,既是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也是与全市人民共同庆贺,对荥阳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感谢,同时也是对做好新的一年工作的鼓舞。

  雄狮劲舞闹元宵。

  本报记者 许大桥 通讯员 朱星伟 摄

  新郑:文艺活动“遍地开花”

  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张温良)这几天,在新郑城乡,到处是欢乐的海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鼠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传统新年的“压轴戏”。猜灯谜、闹花灯、放焰火等古老传统的文艺活动在新郑“遍地开花”,使节日的黄帝故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据悉,为让市民热热闹闹度过元宵节,新郑市提前着手,从正月初十各项文艺活动演出已陆续拉开序幕,其中以正月十四至十六节目最为集中。除传统的盘鼓、舞狮、秧歌、高跷、灯谜等节目以外,今年不少乡镇社区还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特色节目。例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阁老坟社区的台球比赛、薛店镇的戏迷擂台赛、龙王乡的农民书画展、观音寺淅水村的焰火晚会、孟庄镇各行政村的软故事表演等民间文艺活动,为群众的元宵节再添上一笔浓浓的喜庆色彩。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观看节目,今年新郑市区的闹元宵活动,大都集中在市区广场、主要道路沿线进行。如该市今年闹元宵民间文艺汇演活动在市区炎黄广场、中华路中段、文化路中段集中举行。此外,为丰富和活跃群众春节文化生活,由新郑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新郑2008年春节书画展”在市文化局隆重开展,展览共展出作品70余幅,展期将持续一星期。80多名参展者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一代书画家,有风华正茂的中青书画工作者,还有来自市直单位、企业、农村的书画爱好者。

  今晚(正月十六),该市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会又将点靓新郑市区上空,市民再次感受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狂欢。

  金龙翻动迎新春。

  本报记者 许大桥 通讯员 朱星伟 摄

  新密:

  红火的日子尽情闹

  本报讯(记者 梁 晓 赵文静)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注定要成为人们戴满笑容的日子,欢乐成为这一天的主题。昨日,新密市数万群众齐聚西大街载歌载舞,用最热烈的方式欢庆元宵佳节。

  扭秧歌、猜灯谜、唱大戏、舞狮舞龙……昨日上午的西大街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的笑容就像一汪汪清澈的小泉融入其中。来集镇的杂耍团前,围满了观众,演员们撒着欢地逗大家开心。年近七旬的孙大娘正拿着摄像机认真地记录着眼前的热闹。表演结束后,演员们都围在孙大娘身边,争着看看自己表演得如何。“我今年67了,刚跟孙子学会了怎么用,今天就派上用场了。我是赶上好时候了!”孙大娘高兴地说。

  大家感兴趣的不仅仅是那些传统的民俗表演,具有现代气息的模特队和可爱的米老鼠表演也让大家伙大饱了眼福。你瞧,那边的米老鼠已经被一群孩子围了个正着。

  元宵一年一次,欢乐却可以天天都有。“我们闹的不仅仅是元宵,还是这红红火火的日子。”舞狮队的岳队长是这样说的。

  中牟:特色表演万人喝彩

  本报讯(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郝新颜)昨日上午,15支农民表演队,共计8000多人进行了节日表演。除了传统的秧歌、狮子、旱船外,还有声光电齐全的彩车以及歌舞表演,吸引了数万名群众。

  白沙镇舞狮队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走进世通广场,狮子腾空跳跃,翻滚跌扑,威武的狮子盘桓攀高,在层层叠叠的桌椅上一步一步攀登着,一次又一次转换着不同形态,向人群祝福致意,观众屏住呼吸静待狮子攀高,约摸半个小时,两只狮子叠在一起攀到了顶端。在15米高度的顶端,狮子悄悄脱去狮皮,原来四个人抱腰叠起,最上头的是一个年轻女子,眨眼间,向人们展示出“和谐社会春潮滚动,富庶神州经济繁荣”的春联。顿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

  由九龙镇王庄村推出的“抬老四游街活动”,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一个男子扮演官丑,坐在车载的大型抬杆前端,随着抬杆的上下起伏,作出滑稽动作,且徐行,且疾走,轻松活泼,热情奔放,令人捧腹,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更增添了一种特别的浪漫与喜庆。

  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演员们撒着欢地逗大家开心。

  本报记者 梁 晓 赵文静 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