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这个词,寓意丰富,它是一个人或一群人为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利益而工作。服务,放到各级政府身上,意味着担承改善民生等问题的诸多行为、诸多作为。领导就是服务,政府就是服务,这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识。
本报昨日报道,我市要在今后5年内,推出一揽子惠及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既能够让更多人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能体现政府有关部门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服务型政府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高水准的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不可能一月、一年,甚至于几年之间,全部解决其中涉及的问题。它的整个过程是个累积的过程,是文明和进步不断滋生、增大的过程,需要人们的耐心,还需要政府自身建设的加快。可喜的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世上大概没有抽象的服务,所有的服务都应是具体的,具体到见人见事。利用5年时间实现中心城区居民拥有自己的社区保健医生的目标、为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等等。这些贴身的服务,就是基本到位的服务。假如在服务的过程中,一些软性的人性化指标亦能有效地实现,提供服务的人能对服务对象贴心,那就称得上是让人满意的服务。
服务型政府增进服务能力,就要讲求效率。政府要持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往公共服务上多花钱,这钱会花得很值,会花出皆大欢喜的效果。但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有一点一定不能忽视,那就是要注重投入后的“产出”,否则,会有事倍功半之虞。
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老百姓有许多的期待。这期待,有理由转化为各政府部门建设好自身、增强服务本领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