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爱心是用真情飞扬起来的
在潮湖林海
野蛮生长
蜗居
荥阳草帽辫
中国科举考试终止之地(之三)
三十而立的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三十而立的立
周广生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6  来源: 郑州日报  
  三十而立这话,是孔子的一句著名的人生格言。这个“立”字又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近日翻阅《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于丹是这样解释的:“所以‘三十而立’,我的理解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量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她进一步解释说:“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立’的一种见证。”

  从以上文字来看,这“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于丹所解释的除了找到自己外在的“坐标”和内在的衡量标准即“清明的内省”,及“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三件事之外,似乎就没什么了。

  那么,孔子讲的“三十而立”的“立”,难道仅仅就如此吗?我看未必就是这些。这有点像向人头上喷了点雾水,虽有凉意,但达不到爽的程度。如果从让大众都能够接受和认可的角度上来看,这种解释显然还不够通俗化。愚以为,如果能让孔子的这一真实思想更贴近百姓的话,至少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以干事业而言,一个人到了30岁时,应当有所成就了。因为在封建社会,人们结婚的年龄一般比较早,大多男女不到20岁就已成婚。那么,从20来岁结婚到30岁时,已有10来年的时间了,孩子也快长大了,如果还没有干成自己的事业的话,或仍然依靠着父母生活,就说明你这个人本事不大,还没有立业。这时,就应当抓紧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了。所以,孔子用“三十而立”这话来教育大家,就是警示世人,人到30岁时应该有所成就。

  其二,以思想和道德修养而言,一个人到30岁时,应当有独到的见解了,用通俗的话讲,这时应该懂事了。如果一个人到30岁时,做事还没主心骨,就说明你这个人还不成熟。这时,你就该自我反省了。

  其三,以社会责任感而言,一个人到30岁,应该有独立自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了。人到30岁时,正值上有老下有小之际,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承担着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育子女的双重责任。更重要的是,青壮年时期,也正是为社会承担责任多作贡献的关键时刻,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无论是家庭负担,还是社会负担,都非常地繁重。这时,就特别需要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特别需要做一个让家庭和社会放心的人,特别需要表现得不但有成就感,而且有责任感。

  如能认真做到以上这些,才可真正算作“三十而立”。

  当然,孔子讲“三十而立”这话,用意肯定是好的,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而言,在那时可能是正确的。但从春秋战国到了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大大提前了,所接受的信息而更加广泛了,能助自己成才的途径也大大拓宽了。所以,时至今日,如果还以“三十而立”为标准衡量人,就未必符合实际了。如果不到三十而立,不是更好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