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并不可怕的墨守成规
野蛮生长
晚清秀才周作谦
我国也有情人节
蜗居
孝 子
《火车老站地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国也有情人节
马承钧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7  来源: 郑州日报  
  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如今也在中国落了户。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多个版本,其中一说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名叫瓦伦丁,因带头反抗统治者对基督徒迫害而被捕。瓦伦丁在狱中受到了典狱长之女的呵护,双方产生爱情。但爱情未能挽救他的性命……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殉道者,将2月14日定为“瓦伦丁节”,后演变为情人节。

  其实中国也有情人节。或许你会说,是农历七月七的“七夕节”吧,其实此说法并不贴切。因为牛郎织女只是一个神话故事,而且“七夕节”也并未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要论中国的“情人节”,火树银花的元宵灯节才当之无愧呢!农历正月十五夜,人们观灯、猜谜、吃元宵,也是有情人们约会相聚的好日子!我们从两首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古诗中就能找到证据——其一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二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两个名句堪称元宵夜经典镜头:“人约黄昏后”和“众里寻它千百度”,不是将情人幽会和望眼欲穿的神色表露无遗了么?

  还可以从戏文里找到例证。笔者小时看过一出叫《荔镜记》的越剧,唱的是江南才子陈伯卿与黄五娘元宵夜赏花灯一见钟情的故事,当时虽年幼懵懂,那“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观灯”场面和男女主人公载歌载舞的欣喜之态,至今却隐约记得;另一出是川剧《春灯谜》,描述贫寒书生宇文彦与四川节度使韦初中之女韦文凤,元宵夜赏灯、猜谜中萍水相逢互相爱慕,经历种种波折误会终于喜结秦晋的奇缘,据说该剧在四川曾百演不衰非常叫座,1957年还曾晋京汇演,风靡一时哩。说起“破镜重圆”的典故,人们更不会陌生:南北朝时候政局更迭兵荒马乱,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乐昌公主陈贞与驸马徐德言被迫离散,临别时两人相约各持半块铜镜于每年元宵夜在花灯下相会重逢,两人受尽流离颠簸与痛苦折磨,终于三年后的元宵之夜破镜重圆……这故事实在令我们心灵震撼、扼腕欷歔!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元宵节能给有情人提供如此约会和结伴观灯的良缘,可谓一件令人感慨的幸事。这当然绝非当初创立者的“初衷”,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客观上却给囿于“三纲五常”的古代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联谊结识的良机、情人相会的“平台”,可见人性是与生俱来不容抹杀的,一如“春风吹又生”的“原上草”!在台湾,民间则有姑娘元宵夜偷摘青菜会遇到如意郎君之说,谓之“偷挽菜,嫁好婿”,渴望幸福的女孩便会在元宵夜到菜园里偷摘青菜……这习俗蛮有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也为中国“情人节”平添了佐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