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至26日,由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河南民俗经典——浚县正月古庙会授牌仪式暨浚县民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构建研讨会”在鹤壁市浚县举行。浚县正月古庙会被正式命名为“河南民俗经典”。
浚县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大伾山大佛时期,当时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庙会由此形成,只是规模较小,人数也少。随着千余年的发展变迁,浚县的大伾山和浮丘山两山相继修筑了许多寺庙和道观,庙会规模也逐渐扩大。
如今,素有“华北第一古庙会”的浚县正月古庙会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1个月的时间,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达30多万人。25日,记者在庙会现场看到,虽然整个庙会高潮已经过去,但周边地区的观光游览者和香客仍有不少人涌向浚县“正月古庙会”。庙会上,石雕、泥塑、布艺等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秧歌、盘鼓、高跷等民间社火表演让人应接不暇;合理规划的小商摊、风味小吃摊等品种多样、风味独特,让前来游玩的人们大饱口福。
据了解,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打造浚县正月古庙会品牌,实现民俗文化产业的构建,当地政府请来了省会专家学者20余人,为“浚县民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构建”支招。
25日至26日,与会的专家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浚县大伾山、浮丘山景区,部分学者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塑造地域文化形象、民间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等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报鹤壁专电 李 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