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京沪人均GDP比肩世界前60
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
沪宁城际铁路获批
涉嫌冒名顶替 济南大学清退21名学生
新闻时评
从萨科齐骂民众说开去
在白色家电涨价背后
引咎辞职何时成为常态
有多少PS的道德需要尽快“回家”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科学道理
丈夫找小姐妻子闹离婚 草签并公证“出轨协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有多少PS的道德需要尽快“回家”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7  来源: 郑州日报  
  23日,人民摄影报第十六届(2007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开始在网站上公布评奖结果。当天公布的奖项中,有一个是非突发新闻类金奖——组照《为什么不回家》。近日,评委会收到作者王一的声明,称组图中有一张经过PS的图片,主动申请取消获奖资格。(据《南方都市报》 )

  人类已经进入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发达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方便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艺术或非艺术的造假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单就摄影领域而言,无论是公众关注多时的“周老虎”,还是近期被曝光的“刘羚羊”和“张飞鸽”乃至此次的“为什么不回家”事件,都是科技沦为造假工具的有力例证。

  面对层出不穷的摄影艺术造假,舆论有过不解,也有过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尽的焦虑和担忧——小小一张意境、技术均一般的照片经过“PS处理”,就一跃成为经典之作被冠以大奖的花环,岂不是荒诞之极?发现了还好,奖项被取缔、事实被曝光,还原了艺术的真相,但如果没发现呢?久而久之,“PS处理”成为艺术加工的手段,艺术不但贬值还有绝迹的危险。在科技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

  “PS照片”在各类大奖赛中频频获奖,组织者和评委们也有苦衷——“评委们几天时间要看几万张,每张照片一般只有8秒钟的时间,要一一甄别非常困难”。不错,这说的是实话。但不论如何,大奖的桂冠被造假者摘去,总是评委们的失职,也是艺术的悲哀。毫无疑问,应该采取措施杜绝造假者的滥竽充数。对此,很多网友提出了不少建议:有人说要强化评委的责任意识,也有人说要引入公共监督。然而,人的眼睛毕竟不是机器,总有“走眼”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没准又会有“王羚羊”出来浑水摸鱼。

  我觉得,对于艺术而言,外部的监督和审查,其实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艺术个体自身的道德自律和自控。因为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需要人类智慧和思想的一代代凝聚和传承,即便是杜绝了“PS照片”的获奖,但谁也无法保证艺术心态没被“PS化”。艺术被“PS”,意味着道德也被“合成”了。消除了“PS艺术”,未必能驱逐“PS道德”。

  科技是为人类福祉服务的,当科技手段沦为道德堕落的帮凶,只能说明我们的道德底线出了问题。道德的问题还是要归于道德,尽管可能看上去费时费力,但除此之外没有捷径。所谓“监督的加强”、“责任的强化”乃至制度的跟进,都只能“治标”,摁下葫芦瓢起来。要“治本”,必须要从反思救赎道德入手。所以,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PS的道德尽快像“王一”一样“回家”。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