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杨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改制行为,是今年郑州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在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结合初高中分设工作,采取达到“四独立”就民办、不能独立就停办的方法,规范公办初中分校的办学,年内就停止招生,进入过渡期。
分校其实不“分”
从2002年起,郑州市区开始出现了首批公办学校所办的分校。随后的几年,名校办分校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仅郑州市区就出现了十几所分校。按照有关规定,公办学校所办分校必须达到“四独立”,即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舍、独立的财务核算、独立的教育教学。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不少分校都是以名校的声誉为依托来吸引生源,大部分课程由公办学校的教师承担,共用校园和教育硬件设施,甚至混合编班。总之,分校和名校之间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对初中分校加强调查摸底工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分校如何“停办”的问题,具体的方案有待进一步讨论。
分校变民办,生存将困难?
一所公办学校的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他所在学校开办分校以来,一直努力遵循“四独立”的原则。但是,分校毕竟是以名校为依托的,在文化理念和教学管理上难以另辟蹊径。由于各种制约办学的因素存在,分校的完全独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操场、图书馆、实验室等诸多教育资源也暂时需要与名校共享。“公办学校办分校,本身并不是一种好的形式,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是要逐渐被取代的。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和接受过程,家长对优质资源需求的急切和缩小教育差别的缓慢过程就是一个矛盾。”
“大多数家长对分校的青睐,来源于对名校教育资源的信任,倘若分校完全独立,连名字都改了,分校的前途将会面临重重困难。分校变为普通民办学校,对生源的吸引力都将受到质疑,更难以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一所公办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坦言道。
“我孩子的成绩还不错,本来想考虑选择一所名校的分校,但如果这些分校完全与名校没有关系了,我不会轻易冒险的,谁都不想拿自己的孩子当试验品。”纬五路二小一位学生的家长邢女士说。
促进教育均衡 大势所趋
“公办学校分校独立的政策对于全市教育均衡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维护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的良好保障。”郑州61中政教处主任樊朝辉认为,公办学校办分校,是社会快速发展和教育投入相对滞后的产物,是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虽然暂时弥补了社会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但不合乎教育持续均衡发展的方向,最终还是要消亡的。“今年,我市将通过重点投入7000万元对84所农村初中实验室进行建设并完善装备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郑州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并加大对普通中学的投入,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这才是实现教育均衡,解决教育转型时期矛盾的根本途径。”
采访中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目前公办初中所办分校存在着弊端,有些分校违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采取招生考试的规定,选拔优秀生源,阻碍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完全实现,也在客观上给渴望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而将那些不能实现“四独立”的分校交由政府收编,成为公办学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优质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