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芝,1980年5月24日,出生在香港油麻地和佐敦之间的八文楼,她的妈妈是一个在香港长大的中英混血儿。她的父亲则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出生在上海,后来到了香港。刚出生时,张柏芝身上的西方人特征很明显,尤其是她的头发,偏棕色,且略带卷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柏芝身上的西方人特点渐渐消失了,头发越来越黑,且不再卷曲,如果不说,别人也几乎看不出她是一个混血儿。
儿时外号“管家婆”
说到童年,张柏芝最难忘的还是过年。因为过年总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桌上会摆满各式各样的糖果、花生、瓜子、萝卜糕等应节食品,大人还会给孩子们分发红包。所以,每当正月初一,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沏上一壶好茶。再叫醒爸妈。等爸妈洗漱完毕后,她就会带着两个弟弟轮流给爸爸、妈妈跪地斟茶,同时讲些吉祥话。谁的吉祥话讲得最好,谁就会得到一个大红包。
张柏芝小时候的花名是“管家婆”,从小她就爱管人,而且是很凶的那一种。小学时,她是班里的风纪队长;升入中学以后,又当上了班长,而在家里两个弟弟也都由她管。张柏芝一直都是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是一遇到这种事就兴奋,唱歌、演戏,她总是主角,而且每次都能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表扬。回到家里,她也经常组织姐弟一起演戏。姐姐的性格没有她活泼,两个弟弟也没有她那么强的指挥欲,所以只有她在家里指挥一切。除了爱演戏之外,张柏芝并不特别喜欢一些女孩子气的东西,她更希望自己长大之后成为一个大侠。周润发在《上海滩》中所表现出的侠气,自然成了那时候的她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日后,张柏芝曾多次提起,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有种强烈的愿望,想和周润发同台演戏,而且,是要和他演爱情戏。
常和男孩子打架
当年,小孩子的游戏,让张柏芝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表演技能。虽然从未有过系统的表演方面的学习,但进入娱乐圈后,她演的第一部戏,便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同。当有人问她:“你学过表演?”她摇头说没有,人家都以为她没有说真话。因为那些经过专业培训的人,第一次面对镜头,也没有她那么自然,更没有她那么表情丰富。
其实张柏芝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演戏几乎搭不上边儿。那是一个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圈子,过的是一个普通人家的普通日子,每天发愁的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当张柏芝成为明星后,开始有人称她是新一代玉女掌门人。每次听到这种称呼,她都会为自己辩解说,我不是玉女。她说自己更像是一个野小子。因为在她小时候,父亲要工作,母亲要摆小摊做生意,姐姐要上学读书,带弟弟的事就成了她的任务。而带弟弟,就不得不充当弟弟的保护者。当弟弟和别的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她都会挺身而出,甚至大打出手。她还公开承认,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会了骂人。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生存竞争异常激烈。人们讲的往往是江湖豪气,强者为王。这些东西,肯定会使她受到一些影响。
很小就帮助妈妈做生意
不过总的来说,张柏芝小的时候还是挺乖的。父母离婚后,她和弟弟们跟着母亲生活。有一段时间,母亲每天都要推着一辆小车到火车站去卖猪骨粥、炒面和肠粉,张柏芝只要有时间,就会跑去帮妈妈的忙,她的主要工作是帮妈妈收钱,有时也会帮忙下调料。可是后来,管理越来越严格,这种传统的小推车食摊便被政府禁止了。管理人员常会出动抓“走鬼”,被抓到之后,就会处以很重的罚款。做这种小生意,本赚不到多少钱,如果被抓到一次,几个月的利润,都不够缴一次罚款的。“那时候,我们一见管理人员来了,就会推起车以最快的速度跑走,那狼狈相就可想而知了。最多的时候,我们一个月就被抓了几次。”张柏芝笑道,“再后来,妈妈觉得做这种生意,实在不合算,就停下来,不再做了。”
摘自《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