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揭开中行私人银行的神秘面纱
网络公民: 第N个人大代表
副县长辞官的另类人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副县长辞官的另类人生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9  来源: 郑州日报  
  龙潭沟风景
  核心提示

  

  执政期间,他在当地被人称为“布衣县长”。主动辞去党政职务后,他被很多人“另眼相看”,觉得他是个不可理喻的人。

  然而,时过两年,他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把一个毫不起眼的穷山沟打造成了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AAAA级景区。书写这个传奇故事的人就是洛阳新安县原副县长,现为洛阳新安县的龙潭沟风景区总经理陈建林。

  

  

  从农民到副县长的人生轨迹

  

  从农民到乡党委书记,再到副县长,最终又回到了农村,这就是陈建林的人生轨迹。看似简单而普通的一条人生线路图,可仔细剖析后,这里面蕴藏了很多艰辛与故事。

  陈建林是个敢想、敢说、敢干的人。倔强不服输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今天他所做的事业。

  今年已55岁的他,谈起当年在老家务农时候的情景,他仍然记忆犹新。

  1971年,高中毕业后,陈建林回到了老家新安县龙潭沟的一个小山村,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活。山沟里的苦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论力气有多大,哪怕磨烂了那双勤劳的手,也难以改变贫苦的日子。

  落后、贫瘠的小山村急需有知识的人来当领头羊,带领村民走出贫穷。经村民一致推选,陈建林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那年他18岁。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他发挥所长,与天斗,与地斗,得到村民拥护,很快当上了村支书。

  年轻的他寻思着为村民们做更多的事。由于山高路远,乡里一直没通上电,而与乡村搭界的山西地盘,却是灯火通明。陈建林寻思,用本地的电,架线成本太高,希望不大,要是把电从山西接过来,问题不就好解决了?

  说干就干,他带着一帮村民跋山涉水,终于把电给接了过来,村里开天辟地亮起了电灯。

  “陈建林敢想敢做,他让村民们用上电的轰动,不亚于现在飞船上天。”已退休在家的新安县宣传部原副部长高新政回忆,乡领导看到陈建林架电成功,反过来找他说情,乡政府也才用上电。

  于是,陈建林从农村众多干部中一跃而出,先后走上乡党委书记、新安县县长助理等党政职位。1998年,他当上新安县副县长,先主抓交通,后管文教卫和旅游。农民陈建林成了老家的骄傲。

  

  布衣副县长辞官创业

  

  陈建林从一个农民能够做到副县长的位子上,他用了20年时间。能够当上副县长,他根本就没曾想过。从农民到副县长,他开创了新安县先例。

  可让更多人感到震惊的却是,他在2005年8月,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辞去副县长职务,不再担当任何党政职务,领衔开发龙潭沟大峡谷。他所做的这个决定,让很多政府官员都深为震惊。

  离职前夕,陈建林向洛阳市委领导坦陈,“我是村干部出身,我已经在乡村干了10年、在县里干了10年。现在,我想把自己的第三个10年献给农民。”

  陈建林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他有着自己的想法。那是他在担任副县长主抓旅游工作时,到新安县石井乡龙潭沟村调研工作,发现村边的一条大峡谷景色绝佳,风景宜人。一心想把旅游工作搞好的他觉得这里可以大做文章,回去后立即请来了多位专家详细考察。

  专家们经过论证,认为龙潭沟U形大峡谷为世界罕见,诸多景观由12亿万年前的海底抬升、山崩地裂、激流冲蚀生成,个中蕴含的信息堪称“古海洋天然博物馆”。

  而此时村民们却仍然在贫困中煎熬,为了解决温饱,附近的村民只好上山乱砍滥伐换钱。痛心之余,陈建林感慨:这不是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吗?这时,他萌生了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念头。

  “海洋退却,大陆显现,历史在这里封存了古海洋与大陆板块交替时的沧海桑田……”陈建林以此陈词,开始了他的招商之旅。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陈建林先后邀请来的80余位客商考察之后都拂袖而去。

  经历了无数次招商失败后,陈建林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干。他说:“我就不相信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出来。”在周围官员及群众的一片议论声中,陈建林决定辞去所有党政职务,全身心投入到这片热土中,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以旅游带动发展,解决山沟里农民们的贫苦生活。

  

  艰辛创业迎来美好春天

  

  万事开头难,陈建林创业初期就遇到了一大堆棘手难题。但他面对困难,从未想过放弃,他一直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党政部门工作了10年之久的他,深知农民群众的不容易。他说:“群众整天都在翘首期盼我们这些政府官员,能够给他们带去发家致富的好办法,这次终于不再让他们失望了。”他第一步就是把全县各个党政系统内的退休干部拉拢到一起,开始拼打创业。当时很多人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又组建了一个新县委班子啊!陈建林听后哭笑不得,他深感自己的担子很重,这次绝对不能够失败,只许成功。不能让别人看笑话,更不能让群众对我们这些党员失望。

  开发旅游景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大笔资金投入。陈建林把自己家的老底都全盘摆了出来,可这些钱连盖个环保厕所都不够。没办法,他只好四处筹措资金。能找的人都找了,能跑的地方都跑了,最终凭着自己的良好信誉,筹措到了2000万元人民币,全部投入到了景区开发建设中。可偌大的一个景区,这一点钱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无奈,他又发动各种关系再次筹措来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投入到景区里。

  为了解决资金之困,陈建林对龙潭沟大峡谷景区采取了边开发、边经营的策略,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多选在寒冷的冬季施工。在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大峡谷里,陈建林经常与职工甘苦与共。一次,山中狂风呼啸、飞沙走石,70多岁的石匠张大爷为了陈建林的安全,坚持要陈建林下山,但他硬是和民工们干到了天黑,感动得张大爷逢人就夸。

  在景区可持续发展方面,陈建林更是煞费苦心。为了防止水资源污染,他不惜投入100多万元安装无排放、无气味的生态厕所;一般台阶都是15厘米,陈建林要求龙潭沟大峡谷的步道台阶高度均为10厘米,游客即使年逾古稀,也能轻松游;为了保持景区的自然之美,陈建林力主把电线、高压线等线路全部埋在地下,为此付出了10倍的成本。

  2006年3月,龙潭沟大峡谷景区对外开放,当年引来游客15.6万人,颠覆了河南新景区第一年不超过10万人的纪录。2007年,游客增至30万人;2005年,龙潭沟大峡谷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该景区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该景区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今年1月份,龙潭沟大峡谷景区开发又得到国家开发银行4000万元的贷款支持。

  

  创业造福一方百姓

  

  龙潭沟大峡谷,这个被深埋山沟里的特殊景区,经陈建林一手打造后,重新焕发出了特有的魅力。世代生活在山沟里的村民,也找到了陈建林创业所给他们带来的脱贫致富的门路。

  陈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开发景区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带动了这里的村民,使他们都逐渐融入到了这个景区里,做一些小生意,干一些比农活更轻、挣钱更多的营生。这也使他们逐渐与城市生活接轨,同时景区的发展对他们来讲也是一种很好的扶贫。”

  龙潭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兆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陈总把景区经营项目交给村民,村里没有了闲人,80%以上的村民都做起了生意,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有的达到10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而村民们,也不忘回报陈建林。他们遵从陈建林的一切安排,不再上山乱砍偷伐,反过来养山护林,也开始注意环境卫生,维护景区容貌。

  陈建林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景区的发展越来越好,毕竟这是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再一个就是想办法让更多的农民从景区开发中得到实惠,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日子里解脱出来,学会经商,学会经营,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