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综合要闻
3  4  
PDF 版
红色文化放异彩
鲜活农产品运输优惠延至月底
今年要造林40余万亩
女性专场招聘供岗4000个
黄河大堤不能当公路
航海路施工 6条公交改道
800株海棠 将竞艳碧沙岗
图片新闻
1亿立方米黄河水解小麦干渴
图片新闻
我省19家饭店被“摘星”
二七区创消防管理网格化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2007河南十件文化大事巡礼
红色文化放异彩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2  来源: 郑州日报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说到这首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根据当地民歌填词改编而成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人们立即就能想到在那血与火的年代,这片土地成为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摇篮;而走进2007年4月28日落成开馆的信阳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伴随着这首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鄂豫皖革命老区30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光辉历史就展现在眼前……

  纪念馆珍藏红色记忆

  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军事家在鄂豫皖革命老区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巍巍大别山也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先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十八军、第四方面军等,这里诞生了两位共和国主席,走出了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李德生、洪学智等469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开创了以新集为首府的鄂豫皖苏区,建立了30个县市的红色政权,成为仅次于井冈山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李先念重返大别山组建边区抗日武装,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成为江淮抗战的中流砥柱。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气壮山河,由此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开辟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纵横四省的中原解放区。

  珍藏这段红色记忆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由信阳市委市政府主持兴建,江泽民同志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省委书记徐光春亲自将江泽民题词转交给信阳市委市政府。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共同为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揭牌——这片红色土地,曾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纪念馆落成了,鄂豫皖辉煌的历史将在这里得到更翔实的记录,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将在这里得到更生动的展示,鄂豫皖的革命文化遗产将在这里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16米。纪念馆主体工程于2006年3月6日破土动工兴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首次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鄂豫皖革命老区30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的光辉历史。

  陈展内容按时代顺序,以上千幅文字图片和数百件实物对应的方式,全面展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着重介绍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发生在鄂豫皖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在设计之初就将国际、国内较为先进的理念、技术设备引进到纪念馆的陈展当中,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十送红军》等回响在整个展厅;电脑触摸设备分布在展厅各处,展示红二十五军长征史的电子翻书设备,以模拟真实场景辅助声光电和影像的形式宣传了鄂豫皖区域的红色革命史,使展览不仅生动、形象、逼真,而且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红色文化深入民心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建成之初,就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4月28日开馆至今,纪念馆对现役军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学校组织的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参观。并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降低开放门槛,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去年“五一”长假期间,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平均每天有1.5万人走进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5·18国际博物馆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文化遗产日”、“八一建军节”等不同的纪念日都免费向群众开放,目前已免费接待观众20多万人次。

  革命纪念馆犹如一座宝藏,馆藏着一大笔精神财富,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一本鲜活的教材。此外,革命纪念馆的建成,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作为全国十三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成功打造了一个旅游资源交流、合作和发展的大平台。也许正如信阳市委书记王铁所说,鄂豫皖是一首诗,纪念馆的落成,使这首诗更加震撼心灵;鄂豫皖是一幅画,纪念馆的落成,使这幅画更加风光无限;鄂豫皖是一首歌,纪念馆的建成,使这诗歌更加回味悠长。我们有理由相信,革命纪念馆的落成和开放,在记录鄂豫皖光辉历史的同时,定会开启更加充满魅力的未来,使鄂豫皖这片充满神奇、人文内涵和现实魅力的土地大放光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