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区街新闻
3  4  
PDF 版
寻找“身边的雷锋”
图片新闻
好邻居照顾病瘫人32年
弘扬雷锋精神 促进文明和谐
我市保安武装押运 延伸到郊区乡镇
图片新闻
带着乡亲挣外汇
学雷锋 转变干部作风
千件衣物赠给环卫工
专场招聘会 服务下岗女工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带着乡亲挣外汇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杨 曦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4  来源: 郑州日报  
  庙李镇杲村村边有家很不起眼的笋制品加工厂,虽然“其貌不扬”,但产品却远销到西班牙、德国、法国。办起该厂的陈增敏和厂子的“外表”截然相反,性格要强和热衷助困帮贫的她,是村中的“名人”。

  从养鱼人到芦笋老板

  走进陈增敏的芦笋仓库,她正忙着统计仓库的货物。见到记者,她拿着一瓶加工好的芦笋说,这就是她多年来的心血。

  1987年,陈增敏从郑州市色织二厂脱产去省会计学校学习,之后便没有再回到单位,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期间,她承包过鱼塘,卖过水果。1995年年初,陈增敏在朋友的介绍下接触了芦笋生意,在她的努力下,生意越做越大。

  5000农民跟着她端上饭碗

  2002年以前,陈增敏芦笋厂的货源全靠收购周口、陕西等地种植出来芦笋,但从外地收购的芦笋不但品质不能让外国客户满意,而且成本也非常高。于是,陈增敏便决心在黄河滩上开发自己的芦笋基地。

  “那一段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白天骑着摩托车到黄河滩边找合适的地,晚上还要将搜集回来的土质、水样等拿回去检测。”陈增敏说,地找好了,她便开始游说本村村民和基地附近的村民到她的基地种植芦笋,但很多人都信不过她,所以后来她就花钱请部分村民试种。这些村民试种一年后有了收益,更多的村民便开始纷纷登门要求到基地种植。目前,种植基地已经达到了10000余亩,5000多农民在基地和加工厂里上班。

  “很多人都通过陈总致富了,开上了车、盖了楼,大家都佩服她。”在陈增敏芦笋基地工作的赵伟对记者说。

  勤学技术挣足外国人的钱

  在西餐中,芦笋是众多美味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配料,几乎餐餐都能看到芦笋的影子。陈增敏告诉记者,做芦笋内销是很容易的,因为在中国吃芦笋的方法简单一些,注重口味。而在国外,人们不但注重口味,而且关心芦笋种植环境,加工程序等等,特别挑剔,如果种植技术、条件跟不上,芦笋生意也就到头了。

  为了稳固外销市场上的地位,陈增敏专门从国外请来种植技术人员,以及市场顾问。目前,她已学会了德语、法语,并且经常自学一些和外国人饮食、销售等相关的知识,以求能够在生意场上把握更多的主动。

  采访即将结束时,陈增敏又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网络经营系统和她开办的芦笋网站。她说,网络必将是未来市场的一种利器,现在国外很多做芦笋生意的商人都是通过网络向她下订单,这也就预示了网上还会有一片“芦笋交易地”,她必须提前下手去学习。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