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走进中南海的乡村医生
省心又节约 沪现“拼婚”潮
这些中小学生“成熟”得令人惊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这些中小学生“成熟”得令人惊讶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5  来源: 郑州日报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记者发现很多拿着压岁钱的中小学生请客、送礼、聚会、K歌……表现出的那份“成熟”令人惊讶。

  

  不会挣钱会花钱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李东说,刚一开学,他上高一的儿子就频繁参加同学的聚餐,把一千多元压岁钱全花光了。

  “我上中学时偶尔和同学聚会,那也是去各自的家里。现在的孩子不会挣钱,却越来越会花钱,丝毫不体谅家长的辛苦。”更令李东担忧的是,每次孩子聚会回来身上都有很大的烟味。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的宋秀云则为成长中的女儿烦恼。她说,女儿喜欢跟同学攀比,穿衣服要名牌,买个文具也要带牌子的,什么赶潮流就向家长要什么。

  在呼和浩特市,记者发现很多中小学生习惯出门打车,有一些出手大方的学生动辄请一帮同学吃饭,或者到KTV欢聚。记者在与一些“小大人”聊天中得知,他们交际活动十分广泛,比如轮流请客、赴宴、给老师送礼、向同学还礼。选择饭店的档次、同学之间赠送礼物的多少,都成为相互攀比的标准。

  

  说话办事“一套一套的”

  

  “在厕所的时间长短不能代表这人是办大事还是小事。”这是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在这种喜剧效果的背后,是当今儿童话语表达所面临的成人化现象。

  正月里,记者7岁的小侄子来到家中拜年,他收到压岁钱时竟然十分严肃地说:“真是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与大人聊天的过程中,他很会见机行事和投其所好。

  前不久,在内蒙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作的周先生带着儿子参加朋友聚会。这个男孩今年上初一,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是班干部。他的言谈举止令在座的人惊讶,一上酒桌就向叔叔阿姨敬酒,而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祝您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升官发财”……

  呼和浩特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金丽妍觉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太“前卫”了。去年班级竞选班干部,很多学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拉选票,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选中胜出,还教孩子拉关系等成人常用的法宝。

  “别看有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还学会了戴有色眼镜看人。”金丽妍说,很多孩子“拉帮结派”——家里有钱的孩子在一起玩,这些孩子在一起经常会比谁的爸爸有钱,谁的爸爸官大。“有的老师通过学生让家长办事,因此给个别孩子吃偏食,这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金丽妍忧虑地说。

  

  应理性对待“小大人”

  

  采访中,很多家长对孩子过早成熟表示担忧,也有的家长并不在乎。在呼和浩特市某政府机关工作的谢海军认为,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只让孩子按部就班地生活,将来难以适应社会,所以现在就应该让孩子多接触接触外面的世界。

  “社会和家长对‘小大人’现象应保持理性的认识。”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说,孩子的许多成人化表达大多是“口不对心”的,仅仅是成人世界在孩子眼里的一个浮光掠影的反映。但家长不要刻意怂恿孩子学大人,这样可能造成孩子为了取悦大人而表里不一。

  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魏刚说,小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