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芳在给乡亲看病 |
|
核心提示
从1974年当赤脚医生开始至今,他用自己的医术和资金守护着全村和周围乡亲的健康,对他人无私奉献,对自己和家人十分吝啬。他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党员、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健康卫士楷模、省防非典优秀党员、省百佳慈善家,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接见。最近,他又当选为新的全国人大代表,是全国82万乡村医生中唯一的人大代表。3月1日赴京参加人代会前,记者采访了他。
乡亲们健康的守护神
3月1日,阳光普照在豫东平原,但突如其来的大风卷起了满天沙尘,这样的天气老人、小孩子最容易感冒。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的“爱心诊所”,却没有一个来看感冒的病人。这是因为该村人在赤脚医生马文芳教育下,都懂得了预防各种疾病的知识。
苏刘庄村距通许县城20多公里,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土地,上世纪70年代前,村民发生疾病要用担架、架子车送往乡或县医院治疗,往往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期。
1972年,本村小伙子马文芳考上了县卫校,他刻苦学习医术,毕业回家后被选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他每天哼着“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的歌曲,走进家家户户看病、打针、传播疾病预防知识,生产队给他记工分。1976年,他把村诊所改名为“爱心诊所”。
因为路途遥远和经济紧张,村子里的孩子往往放弃打预防针,马文芳义务承担起打预防针的工作,每年9次为300多名儿童义务接种防疫,并为他们建立防疫卡,每年花费3000多元。2005年,由于防疫改革,全县儿童要统一交钱建立防疫卡,他就把准备为儿子结婚的7000多元拿出来,给全村儿童购买了防疫卡。
由于全村做到了有病治病、无病早防,38年来,他们村没有一名儿童患上传染病,更没有一名儿童因救治不及时而造成严重后果。
在“爱心诊所”的一个柜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本本健康档案,这是马文芳为全村4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立的健康档案。他每年为村子里的中老年人进行两次免费体检,把体检情况都记在档案里,做到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2004年7月的一天夜里,年逾八旬的村民马学泰突患尿道炎,爱心诊所没有条件治疗,马文芳租一辆车连夜送老人去县医院,并拿出仅有的300元替老人交治疗费。
苏刘庄村有8位伤残军人,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和抗日战争的,十多年前,马文芳就给他们建立了医疗档案,常年义务为他们体检身体看病。1992年,无儿无女的老军人赫诗瑶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马文芳把老人接到爱心诊所,管吃管住、打针换药、洗衣喂饭、擦屎端尿,每个星期为老人洗澡一次,这一照料就是4年多。老人去世后,马文芳用处理亲人规矩安葬了老人。健在的老军人赫更臣说:“我虽然有儿有女,可我的药费文芳也承担过几百元。每年‘八一’,文芳都把我们这些老军人请到他办公室,安排一桌饭菜,庆贺建军节。”为感谢马文芳,伤残军人兑钱给马文芳放了一场电影,给他送了一块匾,上写:“爱心诊所献爱心,不忘革命老军人,感谢诊所赤诚心,一片忠心为人民”。
2003年非典时期,马文芳出资3000多元购买消毒水和隔离衣,给家家户户消毒。村里23个外出打工人员回家收割小麦,他把23人进行隔离、测量体温,割麦的事儿他负责。他出资1.3万元请收割机收割了23家的小麦、种秋庄稼。就在防非典的关键时期,他父亲气管炎犯了,咳喘不止,妻子深夜去叫他,他也没回去。不久,年迈的老人辞世,临终前父亲让家人转告马文芳:“让文芳放心,我没事儿,村里防非典重要。”
村支书赫五来自豪而又感激地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受过马文芳的惠,除了免费看病外,现在全村欠马文芳的钱有7000多元,他也不要了。其他地方治感冒需要上百元,我们感冒只需花费一块多钱。”原来,马文芳进药直接从医药公司进,减少中间环节,进的药只加5%的利。
马文芳对待本村人这样慷慨解囊、无微不至,对外村人是怎样呢?
对外村人一视同仁
马文芳对待外村人像对待本村人一样。
2003年7月,紧邻的娄庄村单身伤残军人娄本山做饭时,不慎将灶火的柴草点着,两间房屋烧毁,自己烧得面目全非,村里把他送到敬老院,可敬老院也束手无策。马文芳听说后,立刻租车去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诊所进行消毒消炎、打针输水,一日三餐喂老人吃饭。经过47天精心治疗,老人痊愈,为老人花费的3000多元马文芳分文不收。临走时,老人老泪纵横地拉着马文芳的手说:“你年龄比我小,如果比我大,那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吴召村的孤寡老人田存玉患脑血管疾病,没钱治疗。马文芳听说后,把老人接来治疗,管吃管住,花费3000元,也是分文不收。为表示感谢,吴召村干部群众敲锣打鼓给马文芳送了一块匾。
尉氏县谢村一位老太太有儿有女,可他们经济都困难,老人有病看不起。老人听说马文芳的善良后,艰难地找到马文芳看病。马文芳免费给她开了药。老人过意不去,回家抱来两只老母鸡,马文芳婉拒了老人的礼物,说:“你这么困难,我能要你的东西吗!”
大岗李乡的敬老院住着30多位老人,30年来,马文芳坚持逢双月的15日去给老人义务体检身体、免费送药。每年中秋节,他也要给老人体检身体、送药,同时送去月饼,和老人们一起过中秋节。2004年,他检查出宋世保老人患有脑血管疾病,就马上接到诊所,还连夜到县城给老人购买药物,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治疗。2004年敬老院搬迁,为了祝贺老人乔迁新居,马文芳花1000多元给老人们演了一场戏,给每人买了一盒点心。
在常年资助本村10名失学儿童的同时,2001年10月15日,马文芳从河南省慈善总会了解到郑州大学医学院新生,开封的王保功、鹿邑县的李西锋、扶沟县的宋欢欢生活特别困难,急需社会救助后,他和妻子一起来到郑州,把他们作为救助对象,每月给每人100元生活费,直到他们完成学业。每年春节,3位大学生也在马文芳家里过年,妻子给这些“子女”准备了新衣服,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王保功已毕业在开封医专上班,李西锋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宋欢欢去外地上研究生,每年春节,3位学生还要“回家”过年,即使回不去,也要打电话给他们的“父母”拜年。
苏刘庄村老支书说:“文芳的事迹,要是全部写下来,能写一本书。”
获得的奖金自己一点不留
2004年五一节前,马文芳当选河南省劳动模范,省政府奖励他3000元奖金。他回家后,就把1500元送给了通许县缫丝厂最困难的下岗工史恩玉,另外1500元分别送给了本村赫俊杰、马雷明等5个困难户,让他们从事白灵菇种植。
2004年4月,马文芳评上了全国劳模,在北京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从北京回家后,他把这次奖励的一万元奖金拿出3000元,请县豫剧团给常年辛勤劳作的乡亲演了3天戏。又拿出3000元购买医疗用品,为本村和周边2000多名妇女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免费体检。六一儿童节前,他为本村儿童免费体检后,又到县城为几个幼儿园的1000多名儿童进行了体检。另外4000元奖金,他又购买了必须的体检用品,免费为受表彰的全县260名党员进行了健康检查。人们称赞说:“马大夫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劳动模范!”
2004年6月底,马文芳当选河南省优秀党员,为了表达心情,他拿出1000多元,租了两辆面包车,和村支书带领本村16位新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手前往尉氏县庄头乡学习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前往兰考祭拜焦裕禄。他在焦裕禄纪念馆留言簿上写道:“我要向焦裕禄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父老乡亲。”2006年他又两次带领本村致富能手前往尉氏学习无公害韭菜种植技术,现在他们村已发展无公害韭菜500多亩。2004年10月他再次拿出3000多元扶持本村16个困难户发展白灵菇。到2005年1月底,这16户仅白灵菇一项,每家纯收入2000多元。
2006年,马文芳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7年国庆节期间,马文芳拿出5000元,为全县县级以上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免费体检。
38年来,马文芳为乡亲们减免医药费和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达30多万元,而自己没有一分钱存款。
在马文芳的办公室兼卧室的柜子里,还摆放着他的“河南省优秀乡村医生”、“河南省防非典优秀党员”、“河南省百家慈善家”、“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健康卫士楷模”、“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等奖杯和证书。
2006年2月6日,马文芳这位医疗系统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应邀走进中南海,作为3名医卫界代表之一,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召集的座谈会。在发言中,马文芳谈到了农民看不起病和吃不到放心、价廉药品的问题。他告诉总理,在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仅村民欠卫生所的“死档”医疗费就有四五万元。当总理问他:“如果办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你能不能干好?”马文芳想也没想就说:“我肯定能干好!保证村民都加入合作医疗,一个都不落下!请总理放心!”
2007年10月,他被卫生部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同年,他还先后当选为河南省八次党代会代表和开封市党代表。
对家人和自己十分吝啬
马文芳对待他人毫不吝啬,但对家人和自己可不是一般的吝啬。他的子女给他起了一个绰号“老抠”。他女儿最害怕他说:“咱们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
作为开诊所的马文芳,如果是其他人家里早就殷实得不得了。可1992年女儿出嫁时,他送给女儿的嫁妆只有自己做的一张木床、一个柜子和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至今女儿还常常唠叨他对别人大方、对自己抠门那么很。2002年大儿子结婚时,因为马文芳已经把准备结婚的钱花光,只好东挪西借5000元给儿子办了婚事。
据他妻子赫爱武讲,多年来马文芳一直穿她做的衣服和鞋:“他穿的第一套西装是2000年第一次参加县卫生工作会议时,狠心花80块钱买的。2006年到中央电视台参加《新闻会客厅》时,狠心花460元买了一套西装,在家里舍不得穿,参加重大活动才穿。”他把妻子给他做的鞋都送给伤残军人,自己为了省鞋,每年从能穿拖鞋开始他就穿拖鞋,一直穿到冷得不能穿为止,一双塑料拖鞋他穿了6年,准备今年继续穿。
他儿子马英豪含泪说:“我爸爸对自己刻薄的程度外人想象不到,春节前,他和我叔、表弟在老家忙工作,经常是馍夹葱就算一顿饭,三个人一个月才吃了240块钱生活费。过年时候,我们家12口人只剩600块钱,就拿这点钱全家人过了年。我现在买衣服也要向他申请,他不批准,我就没钱买衣服。这次去北京参加人代会,穿的皮鞋还是30块钱买的,西装是去年‘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颁奖时卫生部送的。”
他为什么这样报答乡亲呢?
提起为何这样回报社会、回报乡亲,马文芳立刻声音哽咽,他说:“我有过痛苦的经历,我知道没有钱的难处,也知道病人的痛苦,我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马文芳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0岁那年,他年仅32岁的妈妈突然感染伤寒,持续高烧、头痛、腹泻。为给妈妈治病,父亲花完了家里所有的钱,还卖掉了家里能卖的东西,但也没能挽留住母亲的生命。
不到一年时间,伤寒再次侵袭他的亲人,父亲和8岁的弟弟也感染上了伤寒。没有钱治疗,只能在家里等待死神的判决。在家家户户都一贫如洗的年代,朴实善良的乡亲们你五毛、他五分的把钱送给他父亲,已懂事的他在父亲每收到一份捐款,就跪下给人家磕一个头。
当年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痛苦地回忆说:“哪位乡亲给了多少钱,我都记着呀。邻村马岗村的陈大娘把身上仅有的2分钱,颤巍巍地送到我父亲手中。还有一个大娘拿来了一个鸡蛋。这次一共捐款169元。”父亲放弃治疗,让乡亲们抬着弟弟到开封市治疗,经过20多天的救治,也没有挽留住弟弟花蕾般的生命,妈妈坟边又出现了弟弟的坟墓。他长跪在妈妈和弟弟的坟前哭着发誓:“妈妈、弟弟,将来我一定要当一名医生,当一名好医生……”
马文芳被推荐上了通许县卫校学习班,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不敢休息一天。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回村当上了赤脚医生。当村干部把让他当赤脚医生的消息告诉他父亲时,父子俩抱头痛哭,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一定要记住169块钱的似海恩情,一定要好好干,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乡亲们的病啊!”从此,17岁的他每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风雨无阻,不分白天黑夜,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参会要发表4个看法
第一次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他准备在会议上代表全国82万乡村医生提出: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医院的建设,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民健康的守护神,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状况,希望国家加大补助,让农民更少拿钱或者不拿钱治病;国家应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使农民更多的疾病能在家门口看。
临别时,马文芳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尽管普通,但能为乡亲们解除病痛做点事情,我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我愧对我的家人,但我无愧于父老乡亲的恩情,无愧于党和政府的培养,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白衣战士的神圣职责!”
本报记者 赵国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