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综合要闻
3  4  
PDF 版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
百户搬迁新家园 笑说移民新生活
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解读能力
招176名社区劳保协管员
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497人以内
图片新闻
专设基金资助家庭受灾学生
全市煤矿今年实行分类管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2007河南十件文化大事巡礼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
——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全面实施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中原网  日期: 2008-03-05  来源: 郑州日报  
  民间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俗风情的结晶,是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加速,原有农耕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遗产,到了最为紧迫和重要关头。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品种繁多。2003年我省就启动了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5年“河南省全面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列全国抢救工作“十大要闻”之首;2007年,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全面实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留住文化之根的系列“战役”,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评选首批“老字号”

  2007年,省文联继续推进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在全省广泛开展了“河南民俗经典、首批河南‘老字号’、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的普查、记录、申报、评选工作。在各地踊跃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经省文联研究,并报省委宣传部同意,在媒体上进行社会公示,确定了《河南民俗经典、首批河南‘老字号’、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保护名录》,其中包括河南民俗经典15项,首批河南“老字号”76家、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民间建筑88处。对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使民间文化资源的转型开发,加快各地文化产业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申报“中国民间文化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申报命名是由中宣部立项,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实施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省文联加强组织协调与引导,推动了全省申报民间文化之乡热潮的形成,经全省各县政府申报、中国民协专家组逐一考察,2007年在全省命名挂牌了11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我省“中国民间文化之乡”总数达到22个,为全国之最。“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的命名有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产地保护,适应了地域文化品牌打造、民间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需要,对促进民间文化研究传承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

  民间文化传承人在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中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在民间文化师承断代严重、濒临灭绝、急需抢救的情况下,我省积极寻找民间文化传承人,为其建档,并运用数码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民间传承人图文影像档案数据库,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存活下来,传承下去,弘扬开来。这对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2005年6月在全省开展了河南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工作,全省各市、县推荐365人,并为每位传承人候选人制作了完整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经专家评审,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联合命名了首批76名“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于2006年11月在郑州举行了隆重的命名大会。省民协从中认真筛选,推荐53人参加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评选,河南28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入选国家级传承人之首。河南是全国唯一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普遍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推荐、命名工作的省份,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的肯定。

  系列民间活动多

  为营造繁荣发展民间文化的良好氛围,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扩大河南文化的影响,省文联联合中国民协、地方政府和有关媒体,举办了系列有影响的民间文化活动,会同许昌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国许昌三国文化周”,开展了“易中天、王立群对话三国”、“三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曹魏文化与许昌大型论坛”、“三国故都书画联展”等;由省民协会同中国民协、南阳市政府、香港大公报和桐柏县政府举办了“中国·桐柏丁亥年盘古祭祀大典”、“盘古文化高层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与上蔡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国·上蔡第五届重阳文化节”、万人签名、“中国重阳文化研讨会”等活动。

  编纂出版《郭丁香》

  作为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要成果,由省民协会同信阳市和固始县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历时两年多时间收集、整理、编纂的中国汉民族史诗《郭丁香》正式出版,全诗长达4838行,打破了汉族无史诗的“定评”。

  我省还完成了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原民间文化资源与河南文化强省建设》,该项目由省文联组织课题研究组的专家,以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成果为依托,进行了大量田野考查,历时近2年,形成了30万字的研究成果,为我省民间文化产业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由省民协主导,由我省美术教育专家刘忠红、姜霞撰写的《民间文化与少儿美育》出版,填补了我省美术教育方面的一项空白。

  2007年,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夏挽群荣获人事部、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省民协名誉主席张振梨获中国民协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终身成就奖,成为全国山花奖·终身成就奖四个获奖者之一;我省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阎夫立、王玲、秦竹林、邵波四人荣获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创作奖,河南大学教授吴效群荣获山花奖·民间文学著作奖。

  我省全面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全省普及了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理念,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记录、整理了一大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资料,一些濒临灭亡的部分民间文化遗产得到抢救与保护,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经验也得到全国的推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