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炳,字仲韬,他是明朝末年荥泽县(今郑州市惠济区)毛庄人,生年不详,1644年去世。明朝天启(熹宗)七年(1627年),毛文炳考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任寿阳县知县,后以吏科给事中出为山西兵备副使,由于毛文炳忠烈英勇,清朝初年被追谥为“节愍”,以示褒奖和赞赏。
毛文炳从小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在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亲人和乡邻都对他非常敬佩。毛文炳刚做官时,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常常向朝廷陈述时事,比如,避免官员频繁调动,比如对皇亲国戚的某些行为要严格约束等,都能切中时弊,利国利民。在惩贪倡廉方面,毛文炳不仅不讲情面,而且他还身体力行。不论在哪里做官,毛文炳都尽力减免百姓的赋税,勇于平定夷乱,大力修建城池,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
在吏部为给事中时,杨嗣昌率领部队出外打仗,准备招募老百姓充实到军队里,毛文炳上奏朝廷说:“百姓可守不可调,不若官军乘马便杀贼。”他又说:“当大计,主计者喜奔竞,抑廉静,宜令官得互纠不公者。”崇祯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赞赏有加。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毛文炳晋升山西兵备副使,这年年底的时候,他又转到山西蒲州任职,此时的山西已经陷入到频繁的战乱中,皇帝下诏,令毛文炳全力坚守,他临危受命,大义凛然,慨然赶赴太原,辅佐巡抚蔡懋德尽忠职守,报效国家。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敌军攻到太原城下,十三日,明朝将领尚智叛降。毛文炳等官吏和城中百姓一起,坚守城池。山西巡抚蔡懋德大哭,众人都哭了。毛文炳协同蔡懋德指挥将士,日夜防守不懈。几天之后,城内的粮草全部用完了,城被攻破,毛文炳被俘,他誓死不降,当时就被杀害。《明史》中说,当时,“百姓闻讯痛哭者甚众”。毛文炳的妻子赵氏和妾李氏也和丈夫一样英勇,誓死不投降,双双投井自尽。毛文炳的儿子兆梦当时年龄还小,被敌军掠去,老百姓听说后,以其是忠臣子,凑钱把兆梦赎了出来,仆人赶快带着兆梦离开太原,到郑州投奔毛文炳的五弟毛文耀。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毛文炳被葬入郑州的祖坟中,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生平经历。后人称赞毛文炳的忠心报国之情说:“昔人云,国不可背,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其毛公也”,确是恰当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