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3  4  
PDF 版
登封:全民动员 绿染嵩山
编者按
一个镇党委书记的“植树经”
新郑:千万元装点锦绣河山
荥阳:绿化环境打造生态文明
新密:林权改革带来新气象
巩义107岁老太成功摘除白内障
中牟:林木蓄积量一年增1亿
为奥运做点事是一生荣幸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创新机制 给足政策 拉长链条
一个镇党委书记的“植树经”
本报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文 博 培 栋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1  来源: 郑州日报  
  登上巩义市河洛镇邙岭的最高处,四周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总面积达2万多亩的生态经济林,这里是全省第71个省级森林公园。昔日的黄土丘壑,如何变成巩义的“花果山”、群众的“聚宝盆”,河洛镇党委书记赵现才有着自己的一本“植树经”。

  四种种植模式

  过去种树靠政府投入,责权不分,造成许多地方“年年种树不见树”的情况,该镇却提出了“谁种谁受益”的思路,点燃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该镇着力推广四种种植模式。一是股份制造林,由农户在政府所有的土地上进行造林,并负责看管养护,产生经济效益时,政府和农户按照28的比例进行分成。二是大户承包造林,通过返租、互换等形式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三是生态性造林,由政府出资以村为单位进行造林并进行封育,主要以刺槐和刺柏等非经济类树种为主。四是经济性造林,采取能人带动,猪、沼、果一体发展的造林模式,发展以石榴、桃、杏为主的小杂果基地。

  给足政策扶持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投入植树造林的百年大计,镇党委、政府向群众承诺为所有林地办理林权证,同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几年内先后筹集400多万元,修建上岭道路12条,铺设供水管道30余公里。镇里先后成立了石榴研究会和林学会,定期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还利用飞机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包山造林在当地蔚然成风。

  拉长产业链条

  随着该镇林木资源的增多,该镇提出依托生态绿色资源壮大第三产业。该镇大力发展品牌化经营和特色化经营,对名扬省内外的“南河渡石榴”实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分级、统一销售”。同时,大力发展以鲜果、野菜、河鲜为主的农家游和特色饮食。不少农民在承包荒山种树的同时,在自家的果园里建起了农家饭店,吸引了大批城里的游客。闲暇时,到河洛“摘果子、品野味”成了市民的新风尚。当地环境日益美化的同时,农民的腰包也日益丰厚,去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