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两层含义,得是真君子,得不食人间烟火。你想,即便是古时候,君子们在花前月下侃大山、吟诗,总有累的时候,人是铁、饭是钢,再锦绣的诗词也填不饱肚子。怎么办呢?喝茶去,饮酒去,吃肉去。酒足饭饱,大家还提议,找小姐听歌去。一般的小姐一个价码,绝色美女又是一个价码——到了这个地步,你就是跟钱有深仇大恨,也不得不打起笑脸,并心里佩服,到底是钱的面子大。那么谁有钱谁的面子就大。俗话还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你吃了、喝了、玩了,不说几句好话,还和斗鸡似的闹情绪,显然不可救药。自然,君子间,若是经济状况都差不多,今个儿你请,明个儿我请,后个儿他做东,倒也平静。可是,君子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有的是妻管严,有的卖文求生但市场销路不好,有的买房子买地债台高筑,有的正是落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当然也有老爷子是地主、富农、巨贾、大官的,那么,如果大家有共同的爱好,经常要聚一聚,交流交流,买单的人肯定就是有钱的那个君子;有钱的那个君子老是买单,就算是写的文章不怎么样,或者很臭,你也不好意思说破,还得违心地恭维一番。到了这个地步,君子也不是君子了,交往不是“如水”了,而是“浸水”了。这其实可以理解,君子交往多了,频繁了,谁也不能把“清高进行到底”。不清高了,就是俗人了,就君子不了了,就变成势利眼儿了。顺理成章。
“君子之交”确是属于理论上的,是书面语言,是文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成为势利眼儿,或在别人眼里成为势利眼儿,是君子的必经之路。原本平起平坐的君子,有的考取了功名,当官了,就算他和以前一样,还是那么平易近人,原先那帮人也会和他有“距离”,是心理距离。此外,由于地位的变化,这个人社交面宽了,层次高了,眼力就变了,原先那些君子,这个毛病,那个缺点的,就显露出来了。再说这人应酬一多,时间就少了,不够用了,原来周周“君子之交”,现在“月月之交”,再往后,一年半载“之交”,君子的那点情分,肯定得烟消云散。而在对方眼里,却不管什么客观原因,只会觉得这个人眼高了,傲气了,说话见面腔调仪态都变了,一句话,势利了。
一般人的眼睛再势利,对家里人还是和善的。家里,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媳妇是媳妇,舅子是舅子,不打官腔,不说假话,不惺惺作态,也没人理你那个茬。可也有例外。清朝的和王申和他的舅舅,俩人都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和王申小时家穷,很潦倒,有一回他到舅舅家借钱,舅舅不但不借给他,还放狗咬他,这对和王申心理伤害大极了;和王申当了大官后,当舅舅的脸皮厚,来求外甥,甚至下跪,想当官。和王申自然不会把他当舅舅看,但还是给了他一个官,为什么这么宽容呢?和王申把舅舅当成了捞钱的耙子。俩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势利眼儿。在正人君子眼里,和王申是个贪官,不是君子。但有的人原本是君子,随着身价、身份、财富发生变化后,开始“拿”架子了,开始眼睛朝天看了,拿惯了,看久了,自己就放不下来了。所以你看那官架子、老板架子、名人架子、财主架子,其实都是花架子,但人家端得像模像样的,挺好笑的。真要是突然丢了官、破了产、损了名、折了财,你想尽快重新回到老百姓的队伍里,也不容易,你不习惯,别人也不习惯,格格不入。
人穷的时候,落魄的时候,结交的人,感情最真实,最牢靠。都没什么势利眼儿。真的。清高和清贫是哥俩儿。这话有些迂腐?我也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