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德国农村印象
郑州王姓地名
19
连 载
把清高进行到底
满江红·雪战
45
《藏地密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博客丛林
德国农村印象
张海迪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2  来源: 郑州日报  
  自从来到Bamberg,我一直很想到这里的农村去看看欧洲发达国家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呢?在我遥远的记忆中,苏联模式的农村曾经是令人羡慕的,那时候他们叫集体农庄,人们把土地连成一片,用机械化种地收割,拖拉机,播种机,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在电影里看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拉手风琴的小伙子,穿花裙子的姑娘,他们都叫谢廖沙,或是娜达莎……那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而现在早已成为历史了。

  那一天很晴朗,也很暖和,就像春暖花开的季节,德国朋友说,这也是近年少见的反常天气。因为不算冷,我就决定去农村。有一次国际艺术家之家开会,巴伐利亚州政府国际部的菲舍尔先生曾经问我的打算,我说,我希望有时间去奶牛场,参观这里的养牛业和乳品制造,我也希望去参观一个啤酒厂,毕竟巴伐利亚是最著名的啤酒生产地。菲舍尔先生非常赞同我的想法。可是整个秋天我却没有时间去那些地方。不知不觉,我很快就要结束在德国的工作了,时间越来越宝贵,于是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成了我的工作日。

  Bamberg的农村不算太远,我乘上无障碍的大巴士过十几站就到了。我在一个村口下了车,这个村子和城里没有太大的区别,到处都是现代化的楼房,一幢挨着一幢,也有独门独户的尖顶房子,路旁停着各种私家汽车,有名牌车,也有普通的小车。这里到处都有标着BMW和BENZ的轿车,很多普通人家都有这样的汽车。这里的朋友告诉我,BMW(宝马)缩写的德语原文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就是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而在国内,一些人却把这种车看作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我觉得,“宝马”这个名字的翻译者实在是很高明呢!

  这个到处都停着“宝马”的小村子,很安静,阳光下的长椅上有一些老人在晒太阳,一群男孩子在快乐地追逐嬉闹。在一幢楼房前,有几个金发女孩儿坐在一个台阶上,吃着冰淇淋聊天,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看着这情景,我想起我少女时代住过的小村子,那时候我曾经多少次地想,什么时候农民也能过上幸福生活呢?而最重要的是要先有饭吃。我们村里当年有个驼背的孩子,人们都叫他二罗锅。二罗锅的娘早就死了,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一到春天他家的粮食就断了顿。于是,二罗锅就背着一个粗布口袋出去要饭。也许十天半个月他就回来了,那粗布口袋鼓鼓的,里面装的是一块块的窝头和饼子……今天,我们那个村子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各种电器的家庭已经不在少数。可是就广大的中国农村来说,还远远不能说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一个国家的强大还在于人们受教育的水平,接受了文化的养育,人才能拥有良好的素质,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有高质量的生活。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向前走,就能实现心中的理想。如同德国人一样,他们也是从战争的废墟中走过来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成为发达国家。

  在村里,我遇见了一些悠闲散步的人,我向他们问路的时候,他们都很热情,那种热情让我觉得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乡亲。有两位女村民甚至和我聊个没完,其中一个还让我抱着她的小狗,看她的神情爱小狗就像爱孩子一样。我们的交谈还是很家常,丈夫,孩子,上学还是工作,村里的女人平常都做什么,等等。但这只是浮光掠影式的探访。要想真正了解德国农村,最好在那里住一段时间。我希望将来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要对自己说,将来,你一定还会再来!相信到那时候,中国的农村就会建设好了,我想只要有信心,生活就会改变,那一天,说不定很多中国农民也会拥有自己的“宝马”呢……

  我听着一首很久以前的苏联歌曲,那时候我们很羡慕他们的生活,而今天的俄罗斯却有很多人羡慕中国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