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全民艺术梦”何时能醒
异地就医难在哪里
错1字扣1分 高考语文新规“很恐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艺考热今年出拐点?
“全民艺术梦”何时能醒

中原网  日期: 2008-03-18  来源: 郑州日报  
  一名考生在备考
  一名学生和家长在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现场阅读招生材料
  模特专业考前集训
  考生参加天津工大模特表演专业的艺考
  核心提示

  

  曾经是升学捷径的艺术考试,近年来演变成比高考竞争还要“惨烈”的独木桥。每到岁末年初,成千上万的考生徘徊在艺术招生院校门前,已经成为了“中国式艺考”的标志性景观。然而,从刚刚落下帷幕的2008年艺考来看,部分高考大省考生报名人数比往年有所减少。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持续近十年的“艺考热”已经迎来“拐点”。

  对于“艺考拐点论”,也有一些教育专家表示还有待观察,毕竟有些省份的报名人数仍在持续增加。但是教育专家的共识是,不菲的物质精力投入、日趋激烈的入学竞争、被日渐稀释的艺术教育资源、难以预测的就业前景……艺术考试先前被赋予的上大学“终南捷径”的光环正日渐褪色,家长和考生应该认清现实,“全民艺术梦”已经到了“梦醒时分”。

  

  全民艺术梦:

  “艺术”只是“梦想”的阶梯

  

  1月17日以来,作为今年甘肃省艺术类考试考点的兰州市艺术学校里始终热闹非凡,在从西北五省区赶来参加高考艺术类专业报名和考试的学生和家长眼里,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开考首天,前来报名的考生就超过了300多名,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

  来自山西省晋中市的冯晓阳在太原师范学院参加了美术专业的考试。从考场出来后,瘦弱白净的冯晓阳显得十分忧郁,他说:“如果考砸了,只好到成都、西安再去碰碰运气了。”

  冯晓阳参加了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300多分的高考成绩,让他的大学梦碎。在耳闻目睹了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长因通过美术考试而顺利进入心仪的本科院校后,冯晓阳当机立断,决定“半路出家”,改学美术。“我就是在赌博,圆大学梦是我押的宝,赌注是我半年的努力和2万多元的赌资。”

  为了赢得这场“赌局”,冯晓阳从最基本的素描学起,报了5所学校。这意味着,他要在短短不到20天时间里,辗转于太原、成都和西安三座城市之间,参加5场专业测试考试。“本来想再多报几所,但时间上实在是错不开了。”他说,他一个高中学长去年考试落榜了,很大程度就是吃了只报两所学校的亏。报名前大家都不知道今年哪所学校更热,都撞在一起就惨了,多报几所学校一方面更保险,另一方面也便于拉开学校的梯度,不至于无功而返。    

  “从最基本的素描学起,到孤身一人去远方参加考试,再到等待考试结果时的煎熬,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接受记者采访时,冯晓阳情绪显得十分激动,“但是为了能上大学,只能拼了!”

  像冯晓阳一样为艺考“拼了”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统计显示,2007年,安徽有近4万人报考艺术院校,比2006年增长了三成;河南艺考学生达8.2万人,比2006年增加四成;考生总数70多万人的山东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16.9万人,也就是说平均不到5个考生里就有一个艺术类考生。

  但是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为艺术而“拼了”的考生呢?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教育界专家共同提出这个质疑,他们认为,尽管这里面不乏为艺术而艺术的考生,但更多的是“冯晓阳式”曲线救国——艺术,只是跳入大学龙门的阶梯。

  

  2008,“拐点”初现?

  

  尽管今年艺术类招生考试现场人头攒动,但在部分地区,依然能感觉到艺考在悄悄降温。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持续火爆多年的艺考在2008年出现了“拐点”。

  作为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承办学校之一,兰州市艺术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年艺术类考试最火的时候,考生几乎将报名现场挤爆。今年虽依然火爆,但已相对缓和得多了。在兰州市城关区民主东路街一家美术培训班,美术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针对高考美术专业来学习的学生少了,50多个学生中只有不到10人,而前几年培训班一半的生源都是高三学生。

  而向来在全国艺术教育格局中具有指示意义的山东省,今年报名参加高考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数量也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来自山东省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山东省高中段生源将达到最高值,预计高考考生将达到80多万,但艺术类考生报名总人数不升反降,约为16.1万名,比2007年减少800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多年的艺考热催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正使得部分家长、学生对艺考的态度渐趋理性。甘肃省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以前艺考中存在的“抓瞎”现象今年少了很多,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待考试理性了不少,不再抱着“广泛撒网,多考学校,多报专业”的心态,虽然也有同时报考四五所学校的现象,但同时报考十几所高校的极端现象已很少见到了。而艺考生高昂的经济投入,是促使大家对艺考理性回归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兰州大学医学院校区陪同孩子前来赶考的家长刘女士说,如果不是孩子的文化课不行,她一定不让孩子学艺术,一来孩子确实没天分,二来学艺术也没前几年那么吃香了,很多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与高昂的学费投入很不成比例。

  “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在孩子的学习投资上了。学艺术的费用实在太大了,每年光是学费就要近万元,除了学习、住宿外,还有培训、服装的费用。学艺术的总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有的培训费要上千元,说是自愿参加,可别人都参加了,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啊。”刘女士无奈地说。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艺考考生还要面对艺术类专业录取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现实,由于报考人数持续上升,相比招生比例却有所减少,艺术高考生的录取难度已远远超过文理科普通高考生,录取比例还不到20%。因此,艺考不再是考生和家长心中能够绕过文化课成绩的一道轻松门槛、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

  

  “全民艺术梦”已到“梦醒时分”

  

  尽管部分地区艺考考生人数出现下降,但就全国而言,这并没有成为普遍现象。据山西省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报考高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达到了4.3万人,比去年增加1万多人。有关专家因此指出,“艺考拐点论”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艺考的火爆让专家深感忧虑。他们认为,当前一些文化课较差的学生转考艺术院校,这样的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考生在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这种行为却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前,全国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十几所艺术类院校。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目前,全国仅艺术类院校就达30多所,还有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办起了艺术专业。

  “经过持续多年扩招,几乎所有院校都来办美术专业,其中不少院校办学水平低,造成了教学资源与教学需求的断层。”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一名招生负责人认为,持续多年的艺术专业扩招的不良后果已日渐显现,那就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被稀释,一些真正有艺术天赋的好苗子混杂在蜂拥而至、目的不纯的考生中,由于得不到“伯乐”赏识而渐渐埋没,这是艺术的最大浪费。

  兰州大学学生处一位负责就业的老师说,这几年,美术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明显降低。现在社会对纯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已过于饱和,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武诤认为,高中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升学率,到了高三才动员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走“美术捷径”,而应从高一、高二就及早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家长也不该“病急乱投医”,不管孩子对美术是否有兴趣、有特长,就强迫孩子临时“转行”。如果学生文化基础不好,或者对美术缺乏兴趣,即使勉强毕了业,在人才市场上也毫无竞争力。

  长安画社兰州分社经理何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的特性表明,并非人人都是艺术的天才。长期存在的艺考热,尽管让无数的学生学上了艺术,但很多孩子并非真有“特长”或“兴趣”,而是为了应对高考的优惠政策而来,这无疑是艺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当艺考真正降温之后,资源优化并集中于有潜质的受教育者,这才是艺术的福音。”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